力推甘孜州農旅特色產品 90后康巴兒女將成生力軍,11月14日,第十六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完美收官,甘孜州憑借自己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及“酒、肉、茶、菌、果、藥、水(奶)、蔬、糧油、旅游文化”特色產品10大類上百個品種給觀展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了解,僅西博會第二階段—
四川農博會期間,甘孜州就達成銷售額112萬元,采購貿易簽約金額407萬元。
記者注意到這次甘孜州的參展商中有部分是80、90后年輕人,農博會期間他們格外忙碌,利用圖文、聲光電、實物展示、互動體驗與品鑒等形式,對甘孜特色農產品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推廣并不厭其煩的對每一個咨詢賓客認真講解。
甘孜州90后參展商的展位
據了解,其中年齡最小參展商一名叫嘎絨尼瑪的90后青年企業家,他是甘孜州丹巴縣牙科村人。曾就讀于
成都交大總裁研修班,致力于城鎮化農業帶動經濟就業課題的研究,并有豐富的高原生態產品研發銷售經驗。13歲就背井離鄉到外面打工的他,嘗盡了生活的甜酸苦辣,在機緣巧合下,他結識了不少城市里的熱心朋友。2012年,在一些熱心朋友的資助下,他回到家鄉,與十多個村民們一起創辦了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為滿足
現代家庭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要,率先引進發達國家生態生活理念,他秉承“山珍搬到城市,海味帶回高原,高原文化全國行”’的企業文化理念,專業致力于高原原生態食材開發、生產、營銷運營,他在2013年成立了斯達納吉日嘉榮購銷合作社和斯達納三千集生態農業開發有限
公司。2013年,他與他的團隊榮獲甘孜州首屆包裝大賽包裝二等獎,全國休閑農業包裝銀獎。從2012年到2016年,他先后自己出資近200萬舉辦了七八場活動,他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推廣自己的家鄉,讓家鄉脫貧致富。
嘎絨尼瑪在接受記者采訪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因他執著的推廣甘孜州生態旅游,終于打動了更多的人。2015年年底,他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中國
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
消息傳到曾在全國兩會“推銷”生態旅游的甘孜州委副書記、州長益西達瓦耳中,他樂了。甘孜州生態旅游資源富集,高原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但甘孜州緊缺的就是人才。甘孜州要實現全民小康,除了借助各方力量相助外,更多的是急需像嘎絨尼瑪這樣的“傻”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創新創業,激活甘孜州人才的內部造血功能。
對于甘孜州特色農旅產品的開發及營銷,嘎絨尼瑪有著常人不具備的獨到眼光。但是,他僅是站在一個
公司的角度。益西達瓦告訴他,要在思想上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為了充分領悟這句話的意義,嘎絨尼瑪在2016年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奔波。每每一聽說哪兒有文旅、農旅相關的高峰論壇,能夠有近距離接觸到行業領軍人物學習他們經驗的機會,他就會不遠萬里趕過去參加活動。
不斷的充電,不斷的演練。策劃書寫了一份又一份,不滿意再來;為產品包裝效果圖上的一個不滿意,他和他的團隊經常加班加點到凌晨兩三點……嘎絨尼瑪和他的創業小伙伴們用自己的努力感動了很多最初對他們不理解的甘孜人,并加入到他的團隊中一起打拼。今年西博會第二階段—
四川農博會對嘎絨尼瑪來說有特別的紀念意義。這是他的團隊第一次在農博會上參展,并且參與了一些前期籌備活動。
志愿者大賽上的演講
回顧這幾年艱辛的努力,這個90后的品牌領袖告訴記者,我不后悔自己的付出,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帶動甘孜州更多有想法的年輕創業者,大家為探索甘孜州農旅結合、文旅結合、牧旅結合的致富路而拼搏,一起抱團“走出去”,共同為打造“圣潔甘孜”區域公共品牌。也許前面的路更崎嶇漫長,但他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