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墻體廣告 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
浙江烏鎮舉行,大會主題為“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廣泛滲透人們生產生活領域,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關鍵行業。
那么,互聯網是如何深刻影響
四川人的生產生活的呢?
四川的互聯網發展現狀如何?省互聯網協會《2015年
四川省互聯網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通過詳盡的數據,分析呈現了2015年
四川網民規模、
四川手機網民規模、使用電子商務情況以及互聯網行業發展情況等,值得“數”讀。
四川網民規模達3260萬人
移動互聯網用戶達5476.6萬人
《報告》指出,2011-2015年,
四川省網民總體規模呈遞增趨勢,從2011年的2229萬人增長到了2015年的3260萬人,年均增長率達10.3%。從網民普及率來看,2015年
四川全省網民普及率為40%,較全國50.3%的平均水平低了10.3個百分點,但與全省2014年37.3%的普及率相比則提高了2.7個百分點,這表明全省網民普及率在未來仍有增長的潛力。
從網民年齡分布來看,19-30歲的
四川省網民合計占比達到51.3%,是互聯網絡的主要參與者與消費者。從網民受教育程度來看,
四川省網民教育程度整體較高,擁有大學本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83.6%。其中,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網民占比最高,占比為48.7%;
四川省網民個人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區間,占比24.6%;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4000元區間,且集中度較高,占比達到29.3%。
《報告》顯示,2015年,
四川省
移動電話用戶規模達6872萬人,
移動互聯網用戶(
手機+無線上網卡)達5476.6萬人。全年來看,2015年
四川省
移動端網民月度覆蓋人數穩中有升。其中1月份
移動端網民月度覆蓋人數1701.4萬人,為全年最低,10月份
移動端網民月度覆蓋人數為2798.6萬人,為全年最高。
2015年
四川省網民使用電子商務服務月度覆蓋人數
電子商務網民規模呈平穩趨勢 月平均覆蓋2139.4萬人
2015年,
四川省使用電子商務的網民規模總體呈平穩趨勢,月平均覆蓋人數為2139.4萬人,其中“雙十一”所在的11月份仍是全年高峰期,月度覆蓋人數達到2209.5萬人,而春節期間則最低,僅1966.4萬人。 整體來看,上述網絡服務的網民規模都呈現平穩態勢,反映出
四川省正走向互聯網絡發展的成熟階段。
四川省網民使用電子商務服務人均月度訪問次數中,2015年,
四川省網民使用電子商務的人均月度訪問次數在2月份最低,僅32.9次,這主要是受春節的影響。人均訪問次數在11月最高,達到了67.3次,主要原因是天貓“雙11”活動的大力推進。
2015年
四川省
移動端網民月度覆蓋人數
四川省互聯網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2015年,
四川省互聯網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省互聯網行業在兩化融合、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取得了可喜成績。與此同時,根據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子科技大學)出具的《
四川省
電信寬帶網絡質量監測評估報告》顯示,
四川省
電信寬帶網絡質量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一。其中
四川電信寬帶速率在游戲通訊、網頁瀏覽兩大領域均排名第一,而網絡下載、網絡視頻則分別為全國第二和第四名。
在兩化融合領域,2015年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從企業、行業、產業三個層面,以點帶線,由線成面,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四川從2012年開始設立兩化融合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實施信息化項目建設。至今已支持了近400個項目建設,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約50億元。省經信委編制《
四川省兩化融合發展報告》和《
四川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梳理兩化融合發展現狀,積極組建
四川省兩化融合推進聯盟、
四川CIO俱樂部,聯合社會力量,推進兩化融合。
同時,
四川組織開展“互聯網+制造”試點和“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在全省選擇了17家“互聯網+”制造示范企業,以本省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積極推動27家龍頭企業開展國家工信部“貫標”試點,引導企業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先進技術有效地與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優化變革融為一體,提升企業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求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目前
四川省已有包括
綿陽、雅安等10余個智慧城市。經過長時間的發展,
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設已取得良好成果。 在公共資源平臺建設上,
綿陽市建設了基于政務云計算中心的公共資源平臺,雅安市設立了“西部云谷”云計算中心。在應用系統建設上,目前,全省已建的18個市級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多數采用“企業投資,政府租賃”的方式。在智慧社區建設上,
成都草堂街道智能社會管理指揮中心以問題管理為導向,借助中國
電信強大的網絡資源優勢和全球眼、云計算、天翼對講終端等智能化應用平臺,建立了以實時對講為基礎的問題即時處置機制、“GPS定位+CIS地圖”的實時動態指揮機制、“天網探頭+責任網格”的整體協調聯動機制、“CPS定位+地圖留痕”的人員責任管理機制,讓轄區居民時時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此外,巴蜀“智城效應”不僅跨出盆地,也跨出了國門,吸引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