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墻體廣告 從“黑色”到“綠色”,從“污染名城”到“兩型前鋒”。工業重鎮
湖南株洲的變化恰是當下我國經濟轉型的有力印證。
9月初,
株洲這個老工業基地的富麗回身,招引了全國干流網絡媒體的聚集。無論是人才薈萃的我國動力谷自主立異園,還是綠意盎然的林蔭景象建造,都讓這批從來熱心“找茬”、“嚴苛”的媒體人不惜贊許:“這座城市是生態的、宜居的,能推窗見綠,抬頭見綠,處處是綠。”
“
株洲是一個傳統的老工業城市。自2007年12月獲批國家‘兩型社會(資本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試驗區以來,咱們堅持以‘兩型’建造為引領,斗膽先行先試,著力施行轉型晉級戰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湖南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表明。
工業重鎮勇士斷腕摘“黑帽”
株洲是新我國建立后榜首批要點建造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作為老工業基地,
株洲曾接連幾十年身披耀眼榮光,發明過新我國工業史上180多個“榜首”。但是,本世紀初后,以資本耗費為主的傳統開展途徑和先污染后管理的形式,令
株洲的可繼續開展遭受“陣痛”。
2003年和2004年,
株洲曾接連兩次出現在“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列。為摘掉這頂“污染”的黑帽,2007年,
株洲以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資本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試驗區為關鍵,將加速工業轉型作為“兩型社會”建造的主要途徑,大力推動工業由“高碳”向“低碳”、“黑色”向“綠色”、“制作”向“發明”改變。
“這些年,咱們堅持‘立異開展、綠色開展’,尋求開展綠色GDP,努力完成‘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相輔相成。”
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表明,
株洲以勇士斷腕的決計關停污染
公司,把“兩型”建造與湘江維護與管理
湖南省政府“一號要點工程”結合起來,與清水塘老工業區搬家改造結合起來,積極探究一條經濟開展與生態維護雙贏的轉型開展之路。
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文彬透露,近三年,
株洲關停污染
公司(生產線)217家(條),封閉小煤窯123座,結合焰火
公司300多家;出資200億元,完結維護與管理項目1002個,截流湘江
株洲段沿岸排污口31個,退出湘江沿岸1公里內養殖場529家。“十二五”時期,
株洲市萬元GDP能耗累計降低51.3%,超額提前完結“兩型”社會建造節能使命。
與此一起,
株洲搶抓“我國制作2025”等嚴重機會、做大做強軌道交通、通用航空、轎車三大優勢動力工業,全力發明“
株洲我國動力谷”,發明了IGBT“我國芯”、電力機車“我國速度”、航空發動機“我國動力”等標志性品牌;大力推動9大服務業集聚區建造,服務業變成
株洲經濟開展的主要支持。
株洲以“兩型社會”建造為引領,由資本要素外流的城市變成“全國十大最具出資價值城市”,由“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變成“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完結了從工業重鎮到宜居城市的富麗回身。
培養“兩型”文化 動員全民參加
加速“兩型”社會建造、推動開展轉型晉級,就是要讓民眾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取得感和幸福感。
陽衛國說,為使“兩型”理念家喻戶曉,
株洲在
湖南首先提出建造“兩型”機關、
公司、學校、家庭、社區和村莊,并擬定了相應的“兩型”建造規范,發明條件讓市民親自體驗“兩型”日子。“地球熄燈一小時”、“步行湘江環保行”等五光十色的活動,更招引民眾積極參加“兩型”社會建造。
記者采訪中發現,在
株洲,全市星級賓館(飯館)制止運用一次性洗漱用品、餐具。市民日子方式和消費形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改變,“兩型”變成一種做法理念和日子習慣。一起,
株洲建成了全國一流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成功創立全國首個電動公交城,躋身全國“公交都市”、“低碳交通運輸系統建造”試點城市,市民步行、自行車和公交車出行份額占城市交通的60%以上。
從前“灰頭土臉”的
株洲,經過短短幾年的探究和實習,現已完美“蝶變”。2012年和2014年,
株洲兩度摘取“我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如今,車行
株洲,移步換景,目力所及,建筑物整齊漂亮,干道、街巷路面清洗,商鋪
廣告整齊劃一,一物一景都讓人倍感舒服。
“兩型理念現已變成
株洲公民的一種價值取向、一種舉動自覺、一種日子習慣。”陽衛國說,往后五年,
株洲將繼續推動“兩型社會”建造,爭取首先在全國建成“兩型社會”示范區。
戰略性新興工業澎湃興起
甩掉污染的“黑帽”,
株洲挑選從戰略性新興工業突破,新技術、新機制、新政策、新環境一同發力,使戰略性新興工業挑起經濟開展的大梁。
2013年,一個新的名詞在
株洲誕生——“我國動力谷”。
株洲宣告,將依托本身現有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轎車三大優勢工業,用10年時刻發明3大千億工業集群,使
株洲變成我國動力工業聚集區。
“我國動力谷”猶如一只巨手,將
株洲三大優勢工業攥在一同,完成了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對接,一起也激發了立異創業熱潮。
以軌道交通為例,近幾年,這一工業經過技術立異,陸續推出了中低速磁懸浮、電容儲能式輕軌車等新產品,形成了全國搶先的包括干線鐵路機車、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的整車制作工業。
2014年,
株洲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
株洲市工業振興施行大綱》,明確提出要繼續增強
公司立異才能,進一步優
化工業結構,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工業、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求到2017年,將戰略性新興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一份“
株洲制作”向“
株洲智造”晉級的成績單顯現,
株洲變成國內僅有中小航空發動機研發基地和國內最大電動客車研發基地,其高端軌道交通配備被列為“我國制作2025”十大要點領域之一。2015年,中車
株洲所軌道車輛核心部件智能制作工廠建造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作”項目。
除此之外,
株洲的新能源工業、新材料、健康食物醫藥、電子信息工業也澎湃興起。這
個舊日的工業污染城市,正以全新的姿勢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