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墻體廣告 韓國的炒年糕、日本的壽司、俄羅斯的魚子醬……
湖南師范大學第八屆“國際文明周”活動11日于此間舉辦,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尼西亞、韓國等4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園內搭建起“世博園”,經過圖像畫冊、克己美食、歌舞樂器等向我國學生展現各國風情。
當天,“世博園”內氛圍熱烈反常,每個“展館”前均掛滿了各國國旗,讓人一望而知。身著各國特征服飾的留學生全程用漢語介紹各自展館特征,引領大家走進一個個“小小世博園”,還為參觀者供給他們親手制造的特征小吃。
容顏拔尖的俄羅斯留學生Rana喜歡我國美食,雖到我國只要一年,她已走遍
湖南長沙、
四川成都、
重慶、
廣州等地的美食街。為參與這次活動,她和火伴清晨6時起床做了魚子醬、羅宋湯、小煎餅等美食。
“都是十分有民族特征的。”中文流利的Rana說,跟著我國和俄羅斯在人文、經濟等各范疇的溝通日益親近,在一些俄羅斯本鄉(xiāng)
公司中,中文是必備的外語,她想借此機會多交我國朋友,學習中文、了解我國。
在“印度尼西亞館”,22歲的詩麗忙著向我國學生介紹印尼的民族服裝、傳統節(jié)日、美食和旅游資源。在印尼一個非政府海外學年項目的贊助下,這位說話帶有北京腔的留學生與別的8名同齡人來到我國學習漢語。
“能說中文,能夠添加就業(yè),許多印尼人已經開端學漢語,都希望到我國看一看。”詩麗通知記者,她想經過活動調查我國學生對印尼的哪些范疇感興趣,待學成回國后,充當橋梁和樞紐人物,把印尼文明帶入我國各大高校。
近年來,跟著“漢語熱”的繼續(xù)升溫,不斷增加的外國學生挑選來我國留學。我國教育部本年4月發(fā)布2015年來華留學生數據顯示,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40萬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3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的811所高等校園、科研院所,以及別的教育組織中學習,較2014年添加20581人,增幅5.46%。我國已攀升為國際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
據悉,近十年間,留學生們的專業(yè)挑選也從最初的言語學習,擴大到IT、航空、
汽車修理等多元化的專業(yè),學歷層次更為豐厚,生源構造不斷優(yōu)化。
今天的活動開端前,
湖南師范大學國際溝通協作處和國際漢語文明學院,還組織留學生展開了“中文歌唱競賽”、“推介演講競賽”等系列活動。活動完畢后,現場師生評選出了文明歸納展現獎、最好扮演獎、最好展板獎、最好美食獎等多個獎項。
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說,“國際文明周”已成為
湖南省外國留學生的品牌文明活動,它不只促進了中外文明溝通,也訓練了留學生的漢語表達才能和跨文明交際才能,更充沛展現了該校漢語教育效果,有利于推動校園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