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烏蘭縣站在和諧推動“四個全部”戰略規劃的高度,一直把扶貧開發作為各級黨安排的一項主要政治任務,正確處理脫貧致富與全部小康、加速展開與扶貧開發、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的主要聯系,以加強黨的建設為統領,努力找準黨建作業與精準扶貧的結合點,真實讓底層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
以黨建為引領,展開精準施策,完成貧窮戶清零。烏蘭縣依照“八個一批”及十個行業扶貧專項計劃的請求,一直堅持找準關鍵點、捉住支撐點,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切實掌握精準脫貧作業的針對性。烏蘭縣經過施行好易地扶貧搬家、金融扶貧、交通扶貧等15項具體扶貧辦法,鑄就扶貧攻堅利刃,完全消除貧窮,完成建檔立卡戶年末“清零”、貧窮村年末“摘帽”。
以黨建為引領,展開特征工業,夯實家底。縣委依照“一村一品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干部”的思路,逐村培育特征品牌,逐戶擬定增收計劃,逐人培訓增收技能,大力推廣“
公司+專業協作安排+農牧戶”、“種飼養加工大戶+貧窮戶”等方法,保證作業部署到位、辦法落實到位。縣委縣政府爭奪落實了1500萬元旅行工業園項目展開資金入股烏蘭縣吉仁生態農牧業有限
公司,在茶卡鎮建設旅行扶貧工業園,以10%保底分紅,年收益可達150萬元。一起,使用希里溝鎮東莊村、柯柯鎮西沙溝村、茶卡鎮巴音村三個旅行扶貧村的900萬展開資金,入股旅行扶貧工業園,依照10%收益,年分紅90萬元。重點向建檔立卡貧窮人口、非政策性兜底人員歪斜,估計人均可增收809元以上。
以黨建為引領,完成兩個進步,強村富民。在扶貧攻堅作業中,堅持從處理實際問題下手,積極探索黨員帶頭、干部股動、
大眾參加的扶貧形式,切實把黨建作業和扶貧攻堅擰成“一股繩”、鑄成“一塊鋼”,全部完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收入“兩個進步”方針。
到目前,烏蘭縣38個行政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村有11個、5萬元至10萬元的有8個、10萬元至50萬元的有3個、50萬元至100萬元的有9個、100萬元以上的有7個,38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經濟堆集總數到達2709.85萬元(含村級合作資金),全縣集體經濟“空殼村”已全部“清零”,村級家底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完全把曩昔的“短板”變成了如今的“優勢”。在“富民”方針方面,經過精準施策15項具體辦法及特征工業增收潛力,年內全縣建檔立卡貧窮戶人均增收可達3282元以上,人均家庭財物添加6400元以上。由此,農牧民完全可以“抱團取暖”,依托本身展開,創造規模化、集約化、
現代化工業展開方法,逐漸邁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