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粉刷墻體廣告 日前,我們深入洪澤湖水產批發市場采訪,不少店家正忙著大閘蟹銷售,在洪澤縣高良澗街道綠島螃蟹合作社,被稱為“洪澤湖養蟹第一人”的董繼友的門市,董繼友告訴我們,今夏持續的高溫天氣影響到了螃蟹產量和規格,雖然個頭小一點,但螃蟹比去年好吃得多,每天來自線上線下的客戶訂單不斷,這不,剛才
山東一家
公司通過互聯網一下子從我這兒訂購了100公斤螃蟹,全家正在忙著包裝發貨呢……
董繼友是洪澤縣高良澗街道洪澤湖區河蟹養殖大戶,現有成蟹養殖面積260畝,另有8.5畝蟹種培育池。去年該戶圍網養殖的成蟹平均規格達3兩以上,畝產52公斤,蟹種畝產252公斤,共實現產值100多萬元,畝均效益達2308元。
由大養蟹到養大蟹
早于上世紀90年代初,董繼友就開始了螃蟹養殖,剛開始,由于缺少經驗,走了不少彎路,甚至是十養九賠。為了養好蟹,他經常騎車幾十里往返于自家塘口和縣城之間,向縣水產局技術人員請教;有時為了聽一次專家講課,能往返跑上好幾十里路。現在,董繼友養殖的大閘蟹主要是兩年蟹。第一年元月份將精選的優質大閘蟹親本送往沿海交配、產子;5月份,將大眼幼體運回洪澤,用蛋黃、魚蟲等進行精養;到立冬,大眼幼體經過8次退殼,長成大約1斤110只左右大小的蟹苗后,就不再喂食,對螃蟹進行扣養。“再喂食就螃蟹滿齊了,所以必須扣住不讓長,等到過年后,才能再喂食,這樣才能養大蟹。”第二年正月,將扣養的蟹苗放入標準化大塘,每畝投放飼料1斤2兩左右,以螺螄、小雜魚為主;5-7月份,將飼料加到最大量,每畝達到4斤;7月底,螃蟹基本都長到了2兩以上;到8月份,再經過2次脫殼以后,大部分螃蟹都能長到3兩以上。
由等上門到送上門
以前,董繼友和周邊的養殖戶一樣,蟹養成了就放在塘口等
上海、
南京等地的老板來收,1斤能凈賺3-5元錢,但利潤的“大頭”落到了人家手里。“不安分”的老董心里又開始嘀咕了:“我憑啥就不能自己得“大頭呢”。他開始尋思著自己干。對于一個不懂市場的漁民來說,要跨過市場這一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1996年9月,老董第一次拉了100多公斤蟹到
蘇州,賺了2000多元錢。一高興,第二趟就拉了500公斤,誰知因
價格變化還虧了一萬多元。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自此以后,老董每次少帶一點,到宜興、
寧波、
上海等地“探路”,暗地里摸索外地人售蟹的經驗,不久便把虧的錢賺了回來。
辛勤付出換來了豐碩的回報。如今,董繼友與
遼寧、北京、
上海、
浙江等近10個省、市的客戶建立了穩固的關系,并在
揚州、
南京、
上海等水產品交易市場設立常年螃蟹直銷窗口10多家。現在只要客戶一個電話,老董就按照規格、要求,將螃蟹發給客戶。目前董繼友與
南京的華潤蘇果等大型連鎖超市建立了合作關系,設立了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