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
墻體廣告 碧海藍天間,陸上車流滾滾,海上船笛陣陣,忙碌的
欽州保稅港區碼頭,不時可見10萬噸級巨輪緩緩駛來。
這里曾是一片“無陸域、無港口、無產業”的海域,經過幾年時間的填海造陸,往常已是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港區,成為前景寬廣的投資熱土。
向海而生,因海而興。南擁北部灣、有著1600多公里海岸線的
廣西,近年來海洋經濟范圍不時擴展,在構造趨優中完成平穩增長。
2015年,全區海洋消費總值初次打破千億元大關,到達1098億元,海洋經濟開展站到了新的起點上。
海洋經濟位置愈加突出
2012 年,自治區正式成立海洋工作指導小組,進一步增強對海洋工作的組織指導。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初次將“加快開展海洋經濟,推進海洋強區建立”列入2013年工 作要點。自治區黨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變革若干嚴重問題的決議〉的意見》提出,要“拓展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建立中國-東盟 海洋協作實驗區”。
廣西“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白提出要“打造海洋經濟強區”。
依照自 治區的決策部署,我區海洋部門發揮好海洋經濟開展“導向儀”作用,增強宏觀調控與管理,保證嚴重項目用海需求。2011-2015年,自治區本級審批的工 程建立項目用海為172宗,確權海域面積6685多公頃(其中填海面積3268多公頃),使沿海嚴重建立項目用海得到有力保證。
防城港金川項目、鋼鐵項目,
北海LNG、神華國華電廠,
欽州保稅港區、中船等項目,大局部已建成投產,發揮了宏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5年,全區海洋消費總值占GDP比重為6.5%,比2010年高0.7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全區海洋消費總值年均增速到達10.9%,對地域經濟的奉獻作用進一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