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
墻體廣告 “央勒節”是巴塘公民在龍王塘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傳統盛大節日。“央勒”是藏語,譯為漢語是“夏令安居”。佛書長,夏日雨期三月(六至八月),大天然中蟲類活動頻頻,為恪守釋教不殺生之戒律,律經中制定比丘、沙彌僧眾,立誓于雨期三月,不越出界外,必在寺廟勤求聞修。因而,在藏歷六月十五日前后的“亞索”(迎夏)和夏令安居完畢后的藏歷八月十五日前后的“亞勒”(送夏)之際,各寺廟相繼要舉辦誦經祈求會。“亞索”和“亞勒”天然成了藏傳釋教的宗教節日。
公元1653年,五世達賴派人到巴塘修建了格魯派寺院----康寧寺。當時,康寧寺十五世納卡活佛根呷洛絨從西藏迎請了一位藏戲演員到巴塘教授藏戲。在全民信教的藏區,大凡宗教活動,群眾都非常積極的參加,又加上有藏戲可看,大家在參加宗教活動和賞識藏戲的一起,天然加上歌舞助興,盡情歡娛,因而就形成了有宗教和豐厚的民族文明活動內容的“亞索”“亞勒”節。
隨著時刻的推移,巴塘藏戲不斷發展、提高,而每年在“亞索”、“亞勒”節上表演藏戲,也就成了常規。演藏戲成了節日活動的首要內容,藏戲表演場所也就成了節日活動的基地,活動固定在龍王塘。
藏歷六月中旬的“亞索”(迎夏)節,因處于夏收前夕的農忙時節,且氣候酷熱,因而大家對其逐漸淡化了。
藏歷八月中旬,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夏糧收成后的巴塘人正處于農閑時節,有足夠的時刻去輕松歇息,而以蘋果為主的大量瓜果上市,也為大家供給了富余的物質享受。因而,“亞勒”(送夏迎秋)節就因其地利、地利、人和的諸因素倍受巴塘人青睞,成為巴塘人繼藏歷新年,春節后又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也因節日活動內容的不斷充實豐厚而增長,由本來的3至5天,逐漸增加到7天擺布。
演藏戲、看藏戲是“亞勒”節的首要活動內容,一朝一夕,“亞勒”已成為巴塘縣藏戲的代名詞,約定俗成,巴塘人將藏戲表演稱為“亞勒羝”。
藏戲,“亞勒”的活動內容還有唱酒 、打箍箍卦、唱山、民間說唱等民間曲藝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
解放后,“亞勒”被定為全公民的傳統文明節目。年年都舉辦以胡演藏戲為主的豐厚多彩的群眾文明活動。近年來,把文明搭橋、經久唱戲、文經聯系、經文促經的活動搞得如火如荼,使這一傳統民族節日更具地方特色,引來八方客,深受公民期待。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