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 云南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在這里世居的少數民族就有25個,而且還有九個是“直過民族”,也就是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或者階級社會初期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他們分別是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佤族、傈僳族、拉祜族,這些少數民族由于地處偏僻山區,長期封鎖隔絕,經濟開展相對貧窮落后,關于這些“直過民族”的精準扶貧工作,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走進
云南,對話
云南省副省長張祖林。
從原始社會一步逾越社會主義社會
云南少數民族脫貧壓力重重今年26歲的羅扎拉住進新房子曾經有兩年時間了,新房子是2013年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時,經過政府補助、銀行貸款,再加上個人籌措一局部,并依照拉祜族的作風,建成了這種紅瓦黃墻、葫蘆圖騰的新房子。
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南美鄉南華村村民 羅扎拉:總共花了是9萬塊錢,政府那邊現金補貼4萬,水泥又補貼2萬塊錢,就是6萬,銀行那邊又貸了2萬塊錢。
緊鄰新房就是羅扎拉家的老房子,之前他們一家4口就住在這里。在羅扎拉家左近,還保存著一棟拉祜族的老房子,當地人叫掌樓房,意義是像手掌一樣小的樓房,過去村子里很多拉祜族都住這樣的房子,幾根木頭搭起框架,四周用竹席遮擋起來,底下養牛、養豬,人在上面寓居生活。
過去羅扎拉一家,和其他拉祜族村民一樣,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山下的水田種水稻,山上的坡地種玉米,水稻自家人吃,玉米喂雞、喂豬。
但是種地打下的糧食,一畝地才收幾百斤,連自家人吃都不夠,更沒有多余的拿去售賣,而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山上的一點老茶樹和核桃。羅扎拉家里有長了幾十年的老茶樹,但過去由于交通不便當,他們的好茶葉也賣不上價。
與羅扎拉家相鄰的坡腳村也是一個貧窮村,今年將有17家建檔立卡貧窮戶脫貧出列,楊正達一家是其中的一戶。今年楊正達剛剛從原來濕潤暗淡的泥土房,搬進政府協助建立的安居房。這安居房總共需求十七八萬,其中政府補了5萬多,本人貸款1萬,還工程隊的9萬元,這些錢需求在將來的幾年里還清。原來家里有一些老茶樹,一年的收入還不錯,但是去年山上發作了滑坡,自家的核桃樹和老茶樹受災,家里一下子沒了主要收入來源。
楊正達一家四口人,兒子上初三,女兒剛剛一歲多。由于家里水田不多,烤煙、豌豆等經濟作物的收入很少,主要依托剩下的一點茶葉和核桃。雖然住進了新房子,楊正達家里簡直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客廳里擺放的電視還是從老房子搬過來的,而電飯煲和熱水器是政府免費發放的。楊正達的兒子帶著記者走進寓居的房間,我們看到一家人直接睡在了地上,上面只鋪了一個涼席,屋里冷也暫時沒有方法。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