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 正月初五,盈江縣蘇典傈僳族鄉(xiāng)迎來了傈僳族的民族節(jié)慶闊時節(jié)。民族文化廣場旁的蘇典村委會下勐劈村民小組也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分:村里的57戶傈僳農家23家客棧全部客滿,整潔的村間道路上,不時可見興高采烈欣賞村景的游客。
身著傳統(tǒng)服裝的棟興強在廚房里幫助,一邊炒著花生米,一邊和住在家中客棧的
上海游客韓先生聊著天。終于有點閑暇時,他興奮地通知記者:“從初一到如今,客棧就沒空過,這幾天還不時有人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房。”
棟興強的家庭客棧就是盈江地震后縣里補助改造的傈僳民宿。下勐劈村民小組自然條件不好,公路晴通雨阻,是蘇典鄉(xiāng)條件最差的一個村民小組,但這里依山傍水,在該縣知名的景點黃草壩旁,又有豐厚的傈僳文化底蘊,比擬適合開展
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盈江地震后,借震后重建的好政策,當地將下勐劈村民小組作為
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來打造,縣里整合2800多萬元資金,對道路等根底設備停止改造,將村民小組下的荒地改建成民族文化廣場,泥路改成石板路,路旁修建水泥護欄。同時,鼓舞村里的傈僳
大眾按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的準繩對震后不倒的牛棚停止重建裝修,縣里擔任每戶裝修的費用。在好政策的扶持下,下勐劈村民小組相貌很快面目一新:開闊整潔的道路、參差有致的傈僳木楞房、房前的小花園、屋后的農戶家,組合成一幅調和的農家景。
2015年底,傈僳農家客棧一開通便迎來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平常周末本地人來得多,逢大假全國都有客人來。有了微信朋友圈后,來的人就更多了。
廣州有家游覽社,一年組團來10屢次呢!基本不愁沒生意。平常房費130塊一間,春節(jié)這兩天180塊,生意還是好得不得了。我們家一間客棧,年均增收過萬元呢。以前,特別能干的家庭,年收入也才四五千塊錢。我們傈僳人,靠旅游過上好日子啦!”棟興強說起村里的變化,快樂得嘴都合不攏。
“好日子還在后頭呢。”鄉(xiāng)黨委書記武卿說,下勐劈村民小組的變化在預料之中,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縣里又在離村子不遠的民族文化廣場旁新增了20間客棧,以政府扶持和村民入股的方式興建,全村57戶人家共籌資60多萬元。“下一步,村里還將成立旅游專業(yè)協(xié)作社,大家好好干、加油干,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來源于 新美
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