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廣東江門墻體廣告 石板沙被肯定為全省第三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圖為石板沙木水車,為石板沙添上了美麗一筆。
春雨綿綿,萬物生長。最近,種植在大澤新城嶄新道路兩旁的黃花風鈴絢爛綻放,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黃金長廊”。在新會各鎮,這樣的景色不少,雙水鎮大圣寺、張將軍家廟人文風光極好;銀湖灣鷺鳥成群,濕地風光惹人醉;睦洲鎮石板沙盡顯離島風情,濃重疍家文化令人流連……自今年春節以來,新會區的鄉村游悄然走俏,各鄉鎮新貌紛繁登上了外鄉“熱搜”,一時間,家鄉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都市人之間搶手的話題。
新會各鄉鎮的變化表現在了“顏值”和“氣質”的提升上,這都得益于近年來小城鎮建立的鼎力展開。據理解,自2013年以來,新會區全面推進小城鎮擴容提質工作,以“擴容提質、城鄉一體”為目的,以“人的城鎮化”為中心,對鄉鎮環境相貌停止改善。期間,新會區每年均召開小城鎮建立考評會,10個鎮同臺PK,共同討論建立新路子。2016年,雙水、大澤、崖門、司前、古井、睦洲6個鎮建立效果顯著,完成了既定的目的。本期“圭峰視點”,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到這些鄉鎮走一走,領略一下經過小城鎮建立后各鎮的“顏值”與“氣質”吧。
崖門鎮
三片區建立發力 沿海小鎮“內涵”充實
大氣上層次的崖門客運公園、燈火燦爛的夜景畫卷、全國知名的溫泉旅游小鎮……經過3年建立,崖門的小城鎮建立任務全面完成,城鎮功用不時完善,圩鎮規劃面積比2013年擴展超越一倍。
“崖門鎮面積近300平方公里,是新會西南部靠海的一個大鎮。主要由崖西、崖南以及銀湖灣三個片區組成。”崖門鎮委副書記鐘健庭表示,對小城鎮建立,崖門“十三五”規劃建立的四大目的是,一是崖西片區重點推進產城交融,打造工業強鎮;二是崖南片區打造宜居港灣;三是銀湖灣片開展產學研基地和會展中心;四是全鎮建成珠三角及港澳地域休閑旅游目的地。
如今,來到崖門鎮,變化最大的首先是崖西片區。由于首期“燦爛崖門”亮燈工程已全面完成,崖門圩鎮一到夜幕來臨時,便燈光燦爛,流光溢彩。
坐落于旺沖村的客運公園已對外開放,這里占空中積有2萬平方米,是新會區鄉鎮中面積較大的一個公園。入口廣場、涼亭、休閑長廊、兒童活動區、美麗異木棉步行道,讓崖門客運公園成為了當地大眾休息、文娛、健身的好中央。圩鎮中心,按四星規范建立的銀湖酒店完成了主體工程,而左近的得圣灣、騰基御苑住宅小區矗立于池塘邊上,田野之畔,成為圩鎮中心一大亮點。
將來3年,隨著環繞崖西片區的新會電廠、崖門電鍍基地、威立雅環保拆船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成,崖門產業工人將達5萬人以上。崖西作為崖門的政治、經濟中心,區位優勢愈發顯現。
崖南片區的目的是打形成宜居港灣,這里正在停止市政大道和濱河路的晉級改造。下一步將發揮漁港風情和一河兩岸的區位優勢,鼎力開展休閑漁業,濱海旅游業、商貿效勞業及會議展覽等。該鎮還方案建立崖山城寨,應用原有魚塘水網,開鑿一條100米寬的人工運河,銜接銀洲湖和交貝石河涌。應用一級漁港優勢,依托新運河建立占地335畝海鮮食街,打造五邑較大的海鮮美食世界,使崖門成為名不虛傳的海鮮之都。
銀湖灣片區是三產旅游效勞高地,現已完成新洲圍東、南堤6公里硬底化工程,投入4300萬元的古兜溫泉度假村溫泉大道今年春節前開通,古兜山海度假公寓酒店完工,古兜溫泉去年在香港勝利上市。將來5年,古兜溫泉將繼續增資超10億元,建立溫泉養生文化產業園、國際會議中心等系列設備,努力打形成為全國知名的溫泉旅游小鎮,港澳及珠三角地域的休閑養生驛站。
來自崖西片區黃沖村的村民黃楚生活在會城,每周都回鄉下探望父母。“崖門離會城30多公里,開展多年總是原封不動,而這兩年呈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整體而言,城鎮的層次進步了,有了些氣質,四周環境也變靚了,越來越宜居。”黃楚說,小到村里的健身器材、村道建立,大到圩鎮環境,都讓身為崖門人的我們有了驕傲感。
雙水鎮
應用小岡香文化打造特征小鎮
在雙水鎮嶺頭村,嶺頭小學嶄新的教學樓已投入運用,并裝備有全新的籃球場。教學樓外墻搭配著紅、黃、藍三種鮮艷的顏色,格外醒目,給人朝氣蓬勃的覺得。望著新的教學樓,嶺頭小學校長莫振厚很是快樂,“新的教學樓能包容約2000名學生上課,跟舊教學樓相比,可包容人數增長約10倍。將來,這里有可能成為九年一向制學校”。
2016年,雙水鎮投入約7000萬元用于城鎮的擴容提質,完成小城鎮建立項目28個,嶺頭小學教學樓主體工程完成建立并投入運用是這項工作獲得的主要效果之一。
雙水鎮希望在小城鎮擴容提質中突破原有規劃開展的局限,打造鎮村兩級規劃“一張圖”;全力打造小岡香文化特征小鎮“一張名片”;完善鎮、村級交通路網“一張網”;建成“一間醫院”和“一間學校”。此外,還希望完成產業范圍、城鎮品位、市政配套、旅游配套、城鎮管理及鎮容村貌六大提升。經過努力,往常的雙水鎮有了明顯變化。
生活變得越來越便當。對此,塔嶺村和水庫村約1000戶居民領會最深入,去年這兩條村常用之路Y154線天亭至萬畝水庫路段完成了修復,本來襤褸的泥土路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路好走了,當地的村民最快樂,村民昌叔為雙水鎮的小城鎮建立點贊。去年,雙水鎮投入270多萬元用于修復鎮里的道路,除Y154線天亭至萬畝水庫路段外,還修復了雙水鎮渣滓緊縮站進站道路,鄉道Y192線、Y218線橋梁踏板等,并新增一些公交效勞站便當居民出行。
為了讓轄區變得更潔凈整潔,雙水鎮還投入近900萬元,用于該鎮27條行政村的村內河道清淤工程,河道總清淤長度約4000米。此外,該鎮還加大對環衛工作的投入,花約500萬元建立大型渣滓緊縮站,完畢城鎮渣滓轉運分散管理的現狀。雙水鎮城鎮建立管理和環保局局長鄧焯華表示,渣滓緊縮站建成前,鎮里主要有兩個渣滓中轉站,一個位于雙水濟堂橋下,一個位于洞閣村村口,“有時分渣滓量太大,一時無法清算走,難免產生異味,左近的居民過去對此意見較大,渣滓緊縮站建成后,這些中轉站就全部停用了”。
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在擴容提質過程中,雙水鎮增強了景區建立,盤活旅游資源,全力開展鄉村游。一方面,擴建了大圣寺景區,在原來的根底上,增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及鐘樓、鼓樓等;另一方面,配合大圣寺景區建立,同時改善了景區周邊自然環境及市政配套設備。該鎮還投入建成了河濱東路及江林海岸公共綠地長廊;經過“三舊”改造,完成了小岡香業城的建立,并于去年10月舉行了第二屆中國(新會)香文化博覽會暨首屆小岡香文化博覽會,助力雙水香業朝著“質量+規范+產業鏈+互聯網+文化”現代安康養生方向開展。
阿瑜今年初回雙水鎮過了春節,她個人覺得雙水鎮近幾年的確變化很大。她說,“今年春節我們全家去了大圣寺,那里建得很漂亮,也很繁華,有濃濃的年味”。
大澤鎮
依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 構成鄉村游特征景觀
驅車駛進大澤鎮,行至圩鎮,一個很明顯的覺得就是,道路開闊,整潔潔凈,以前冷冷清清、占道運營的現象不見了,這樣的改動,讓記者有一種激烈的預見,這是一次充溢驚喜的發現之旅。
行至大澤新城,眼前是一條嶄新的道路,兩旁種滿了花開正盛的黃花風鈴,似乎鋪就了一條“黃金長廊”。沿長廊奔去,就是具有無敵一線江景的大澤濱江公園。公園位于新城區的南面,潭江北岸,緊靠金澤藍灣住宅小區,占地80多畝,全線長700多米。這里作為大澤新城鎮建立中的一個重點項目,是對新城鎮潭江邊原有地形停止整合應用的亮點工程。主題廣場、親子樂園、休閑棧道、舞臺花園、健身途徑……開闊、自然、休閑的江濱景觀區域,一步一景觀的園林設計,深受大澤市民的喜歡。
就在不遠處,大澤新城北面,毗連大澤中學,就是大澤生態公園。正值踏春好時節,生態公園內綠樹成林,繁花盛放,湖水粼粼,蛙聲一片,一幅郊野春企圖展示于眼前。據悉,該園占地300畝,人工湖水面面積60畝,苗木種植面積達150多畝。園內分設企業園、竹園、寶貴樹種園、荷花園、四季觀景林及環湖綠道等9大主題園區,以種植各類特征種類植物為主,供大眾休閑文娛、欣賞。
隨后,記者來到大同村,這里不愧是“廣東省衛生村”,環境漂亮,村落巷道規劃劃一,這里有百年古屋300多間,充溢歷史神韻;同和村生態環境維護得當,自圭峰山西入口開通以來,人氣更旺,五和二社原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記載了周恩來總理到大澤視察的點滴;牛勒河道往常顯得寧靜,但端午節期間,這里將是一派鑼鼓喧天、人頭攢動的繁華現象,劇烈的龍舟賽吸收各方賓客前來欣賞,盡顯“龍舟之鄉”的共同魅力;蓮塘村委會左近的新會古典家具城是國度3A級旅游景點,起到龍頭作用,帶動了全鎮鄉村游開展,來到這里,形形色色的古典家具挑花眼,讓人不由驚嘆中國傳統工藝的博大精深。
大澤的居民對這些變化深有感觸。“以前,就算在圩鎮,想要出來玩耍都不曉得去哪里,如今選擇多了,想悠閑就到公園走走,想看有特征的,就到村里轉轉。”寓居在大澤的黃先生笑道。為改惡人居環境、提升城鎮品位,大澤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年,共投資1.49億元,完成小城鎮擴容提質建立項目28項,在增加硬件設備同時,狠抓綜合管理程度。今年,大澤鎮將以被評為省衛生鎮為契機,進一步美化鄉鎮環境,啟動新鄉村“晉級版”建立,加鼎力度創立“名村”、“示范村”,重點改善鄉村消費生活環境。同時,分離小城鎮建立,依托大澤鎮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合理規劃,構成美麗鄉村游特征景觀。
司前鎮
量體裁衣打好 “文化牌”和“工業牌”
去年,司前鎮完成小城鎮建立項目27個,累計投入資金4.48億元,全面完成司前鎮創新、諧和、綠色和共享開展,打造宜居宜業小城鎮。
司前鎮打好“文化牌”,鼎力推行“龍舟之鄉、美食之鄉、五金不銹鋼之鄉”的品牌。以龍舟文化為平臺,投資500多萬元建立龍舟湖公園,特顯一河兩岸景觀;發掘“溫蛋”、“夜魚”等美食資源,舉行美食節,吸收廣闊大眾前來玩耍;鼎力維護司前特征建筑和傳統民俗,選取三益小岳為示范點,傳承外鄉深沉的文化,串聯名勝古跡,連片開發鄉村游產業。打好“工業牌”,建立宜業小鎮,借力小微雙創,推進企業擴容提質,發揮中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司前企業的凝聚力。
古井鎮
優化開展環境 完善城鎮配套
去年,古井鎮投入1億多元,啟動22個小城鎮建立項目,持續改善圩鎮相貌。推進溫馨宜居商住小區、商業廣場、森林公園、文化公園、市政大道等建立,完善小城鎮的開展配套。在鄉鎮環境整治方面,依照生活渣滓處置“一鎮一站、一村一點”的請求,完善“戶集、村收、鎮運”體系,完成生活渣滓無害化處置全掩蓋;在構建新型效勞體系方面,投入20萬元,建立“邑門式”公共效勞中心,為大眾提供多元便利效勞,還建立了長者食堂、居家養老效勞站、文化活動中心等,進步公共效勞程度;在美麗鄉村建立方面,勝利推進霞路村創立成為廣東省古村落,發掘歷史人文資源。同時,深化愛國衛生運動,為大眾打造整潔、靚麗的幸福新鄉村。
睦洲鎮 突出本地特征 開展美麗鄉村游
去年,睦洲鎮新增建立面積約17.7萬平方米,完成投資2.5億元。睦洲鎮盤繞小城鎮建立中心,科學規劃,以原有圩鎮為中心,施行“西優、東進、北拓、南提”戰略,推進圩鎮區域擴容。
該鎮不時改善城鎮環境,建立集住宅、市場、學校、商業街于一體的圩鎮商住新區,完成睦洲河河濱路一河兩岸及親水碼頭改造,投入300萬元完善交通內網建立;產業開展獲得新打破,龍頭企業華津集團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投資達4億元的55萬噸華睦鍍鋁鋅項目首期已投產;民生效勞邁上新臺階,“邑家園”全面晉級,“邑門式”效勞“上線”;旅游旺鎮獲得新效果,石板沙被肯定為全省第三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突出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水鄉文化等特征,分離南安村連片生態農業、蓮子塘村榕鄉風情、東成村祠堂文化,鼎力開展美麗鄉村游。
聲音
崖門鎮黃沖村村民黃楚:
“鄉村愈加宜居了,家里的老人也不愿意跟著我們在會城寓居。每天晚上,廣場舞、健身的人流不時,崖門,的確在慢慢地減少了城鄉的差距。”
雙水鎮人阿瑜:
“村道變潔凈了,環境變美了,人氣變得越來越旺了。”
住在大澤的黃先生:
“我最稱心大澤新城的規劃,現代化小區、生態公園,寓居在這里覺得很好。”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