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甘肅墻體廣告 “2016年是姚哈村變化最大的一年!”近日,記者剛見到涇川縣紅河鄉姚哈村黨支部書記陳永宏,他便翻開了話匣子,一五一十般引見:“去年,8.4公里的公路從村里穿過,村境內有6.4公里;縣鄉給予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地質災禍避險等政策扶持,村里挖山造地協助12戶貧窮戶建起了集中安頓房,為12戶大眾修了新房,貧窮戶完成平安住房全掩蓋;動力電也掩蓋了,產業協作社前不久成立了……”
姚哈村的變化,是涇川縣積極探究精準扶貧途徑、努力使貧窮地域“拔窮根”“換窮貌”的一個縮影。
扶貧攻堅,道路先行。在精準扶貧中,涇川縣把高規范修路、通道綠化美化和環境整治相分離。2015年,黑粱河特困流域的“大動脈”打通;2016年,紅河特困流域的“大動脈”改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全縣投資3.29億元,施行157項道路改造、通暢、維護和橋梁等“交通打破”項目,其中觸及16個鄉鎮39個行政村通暢工程的投資就達9810萬元。
路,使姚哈村迎來了客商,也讓多年外出的人們想回家了。陳永宏掐指算了算說:“往常,有20多戶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想蓋新房呢!”
鳳凰村是涇河山區特困片帶的一個貧窮村。每年農歷七月初七,不少游客都會到形似“鳳凰展翅”的“鳳頭”山頂趕廟會。為了將這個村的文化、生態、民俗等優勢,融入到美麗鄉村建立中去,2016年,在涇川縣的精心打造下,“七彩鳳凰”冷艷亮相,成為遠近出名的旅游扶貧新“名片”。固然只是初步建成,但曾經吸收了周邊不少參觀學習者和游客。
作為文化大縣,涇川縣注重發掘貧窮村歷史文化內涵,并分離當地域位、生態等優勢打造特征鮮明的美麗鄉村。近年來,以皮影文化為特征的高崖、紅色文化為特征的鄭家溝、自強不息肉體文化為特征的田趙、民俗文化為背景的城劉等村,都遭到了游客“熱捧”。目前,全縣建成各級美麗鄉村107個,其中國度級生態文化村3個。
曾經的特困片帶,往常變成了美麗景色,提起了大眾的“精氣神”。
柳王村村民柳玉平曾是貧窮戶。2016年,涇川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轉向紅河特困流域后,柳玉平和村里其他68戶貧窮戶都“下山入川”建成了小康屋。雙聯行動開端后,柳玉平在幫扶新建的溫室里學種菜。往常,柳玉平出門就是蔬菜園區,110座現代化蔬菜大棚接連成片,很是壯觀。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