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廣東江門墻體廣告 4月2日至4日是清明小長假,很多市民都選擇在這3天“拜山”。連續兩天,江門長青墓園、蓬江區狀元山陵園均呈現了祭掃頂峰。據江門長青墓園統計:4月2日進園祭掃的市民有3萬人次;4月3日由于是星期一,祭奠人次有所回落,但也有2萬人次;估計4月4日進園人數為5—6萬人次。而狀元山陵園這幾天也迎來了祭掃頂峰:4月2日進園人數達6500人次;4月3日2000多人次;估計清明當天達12000人次。
“3天小假期,有些市民選擇第一天拜祭祖先,后兩天出游;更多市民選擇前兩天出游,第三天‘行正清’,所以拜祭的頂峰會呈現在清明節當天。”江門長青墓園工作人員龐飛對記者說。
鮮花等綠色祭品逐步被市民承受
近年來,國度不斷在推行綠色、環保的拜祭方式。但記者3日在江門長青墓園看到,傳統的拜祭方式仍是市民的首選。入園拜祭的市民根本上都帶了“紙錢”、香燭、燒豬、包子、蘋果等,拜祭區和墓地域四處煙霧旋繞,紙錢灰燼隨風飄揚。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長青墓園連續第二年攜手市慈悲會,舉行鮮花義賣活動,所得款項全部用于協助艱難群體。3日,記者看到不少市民購置鮮花,寄予哀思,貢獻愛心。
在墓地域,林阿姨左手拿一束鮮花,右手拿著一個自制的蛋糕,等候家人集中。記者問她是不是只帶鮮花和蛋糕拜祭,“不是啊,還有燒肉、燒雞、雞蛋、甘蔗那些,都在家人手里。這束鮮花是我方才在義賣點買的,我喜歡鮮花,環保、幽香。”林阿姨笑著說,“其實每年帶著一堆祭品過來我們也嫌費事,但不帶心里又不踏實,只拿鮮花拜祭祖先,要有一個承受的過程,估量我們的子孫能夠完整承受這種方式。”
在園區,記者發現不少市民手拿鮮花拜祭,雖然和傳統祭品相比,鮮花的數量相對較少,但能夠看出,鮮花等綠色祭品逐步被市民承受。
市民點贊“靈牌祭奠”效勞
很多市民將祖先的骨灰存放多年,每逢清明時節就取出來拜祭。而今年的清明節,他們不用將骨灰盅捧來捧去這么費事了。今年,江門長青墓園新推出“靈牌祭奠”的效勞,成了清明祭掃的新亮點。據統計,該效勞從推出起至3日,曾經有170多名市民選擇,大家都對這些效勞和舉措紛繁點贊。
在拜祭區,70多歲的葉老伯帶著兒子等家人,對著4個靈牌拜祭。“這4個靈牌分別是我的奶奶、我的父母和我的老婆的,”葉老伯對記者說,“往年,我們要憑骨灰安放證取出4個骨灰,再捧著上來拜祭區拜祭。今年只需憑證就能夠辦理靈牌祭奠手續,工作人員先打印靈牌襯紙,按尺寸裁剪,再裝裱到靈牌上,又快又好。我們直接領取了4個靈牌到拜祭區拜祭祖先,無需領取祖先骨灰,又便當又平安,不怕與人碰撞。4個靈牌10分鐘內就制造好了,還是免費的。這個效勞真的好!”
越來越多市民承受綠色安葬方式
入土為安是大局部中國人的觀念,不過,越來越多市民逐步承受海葬、花樹葬等節地生態的綠色安葬方式。
3日,市民林潔明和母親來到江門長青墓園骨灰存放區,為其逝世多年的父親預定海葬手續。“我爸爸的骨灰曾經存放了10年,我和媽媽方案給父親選擇海葬的方式。”林潔明通知記者。
3日,朱先生和老婆、岳母等家人一同來拜祭岳母的母親,他們也是選擇“靈牌祭奠”的效勞,沒有捧出骨灰。“我看到報紙宣傳這個‘靈牌祭奠’,就覺得很好。我媽媽是廣州人,在江門逝世,我們也沒打算買墓穴,就這樣先存放著骨灰吧,以后再采取花樹葬或者海葬的方式處置。”朱先生的岳母說。朱先生在一旁表示,他本人也承受海葬、花樹葬等綠色安葬方式,以至還能夠捐獻器官。“我覺得,安葬方式不重要,關鍵是生前對老人家好。死后只是一抔骨灰,當然不滅的是其思想。”朱先生說。
據悉,江門長青墓園建立了一面綠色殯葬留念墻,將參與了海葬、樹葬、花葬的祖先名字集中刻錄,以示留念,目前曾經鐫刻了393個名字。該留念墻可鐫刻10000余個祖先名字,估計能夠滿足30多年需求。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