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廣東潮州墻體廣告 “太好了!咱們總算找到了宗親!完成了爺爺的遺愿!”得知尋親成功的喜訊,馬來西亞華裔林財記按捺不住心里的高興。6月2日,在志愿者的熱心協助下,憑借興旺的網絡傳播,林財記帶著林氏宗族四代22人踏上故鄉,回到家園楓溪區全福村尋根謁祖。
為了這場漂洋過海的骨肉團聚,林氏宗親接力尋親,苦苦等待了97年……“仍是家園的湯圓甜!”
2日下午4時許,在潮汕國際機場,由林金亮后嗣與尋親志愿者構成的近30人迎親團正翹首以盼。原定于3時許到達的航班,因為氣候因素延誤了。
近一個小時的飛機延誤,對他們來說,是綿長的等待。“這是他們嗎?”每逢有乘客從國際航班到達出口走出,81歲的林金亮侄孫、楓溪區全福村鄉民林明泉總會焦急地問詢。“怎樣還沒出來?快到微信群問一問。” 林金亮曾孫、全福村鄉民林淑鑫踮起腳尖探望,催促著說道。
“來了來了!快看,他們出來了!”循聲望去,一群身穿赤色上衣的乘客,正面帶笑容、揮動雙手向他們走來。“親大家,咱們回來了!”領隊林財記(林金亮孫輩)話音剛落,現場掌聲、歡呼聲不絕于耳。浩蕩的隊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林金亮的小兒媳、現年80歲的黃伍妹和她的兒子林清華(林金亮孫輩)。她雙手捧著迎親團獻上的鮮花,不停地重復道:“九十七年,九十七年了!”他們或熱情地握手擁抱,或拭去奪眶而出的淚水,或親熱地問詢互相的名字和輩分……現場洋溢著濃濃的親情,令人感動。
“前面即是咱們的家,楓溪區全福村。”機場時間短相聚后,世人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全福村。行走在魂牽夢縈的家園村道上,林財記興奮地呼喊道:“太好了!咱們總算回家了,完成了爺爺的遺愿!”當天下午6時多,在林淑鑫家門口,赤色的期待橫幅格外奪目,一碗碗湯圓涵義團圓圓滿。“雖然在馬來西亞也吃過湯圓,但仍是家園的湯圓更甜!” 林財記說。
97年接力尋親終圓夢
這場期待已久的跨國認親,還得從九十七年前說起。林清華說,爺爺林金亮來自潮安登云都全福村,1920年,他帶著家人遠渡重洋到馬來西亞營生。“因為其時時局不穩定,大約在爺爺那一輩,兩邊失去了聯絡,但爺爺一直跟咱們說家園有親人。”1961年,林金亮逝世,他把尋親愿望留給了7個后代。血脈連著心,手足透著情。林金亮后嗣曾測驗寫信向有關方面求助,也曾托付回鄉的友人問詢,但都杳無音訊。
僅靠一個舊地址尋親,艱難顯而易見。林財記說,從爺爺到爸爸,從爸爸到他這一輩,從未放棄回到故鄉“全福鄉”尋根拜祖的愿望。今年春節,林財記與友人攀談時,偶爾了解到“夢歸潮汕”尋親團,得知該公益安排通過信息采集、“拉網”篩查等方式,協助流浪在外的潮汕人尋覓家園親人。這讓他重燃起尋親的期望。
“馬來西亞僑民林金亮后人尋潮安登云都全福鄉的根。”2月11日深夜,馬來西亞的林財記通過“夢歸潮汕”微信號宣布尋親求助。志愿者朱志偉接收到求助信息后,發起熟人關系網協助尋覓。他說:“網絡上一轉發,我的榜首反響很可能是楓溪區全福村。”
本來,據《海陽縣志》記載,清代楓溪(鎮)各村分屬為:南廂都、西廂都、北廂都、歸仁都、登榮都、大和都及登云都,其間,全福鄉歸屬登云都統轄。直至民國前期,都改區,登云都改為登云區。歷經多年的滄桑劇變,昔日的“潮安登云都全福鄉”已更名為“潮州市楓溪區全福村”。這也是林金亮后人僅靠舊地址尋親97載無果的“癥結”地點。
通過多方確認,在2月12日上午短短4個小時內,志愿者們便找到了林金亮的潮州后嗣。
通過三個多月的準備,林金亮在馬來西亞的后嗣約好6月2日回故鄉探親。
恰是社會熱心人的積極參與,加上網絡溝通的快捷,促成了這場跨國跨近一個世紀的宗族團圓。“曾經全福村對咱們而言僅僅一個地名,但當我回到家園,拜謁先祖后,這種歸屬感是我從未有過的。”林財記感動地說,“謝謝熱心的志愿者,也謝謝互聯網,讓咱們宗族團圓。”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