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新疆阿克蘇墻體廣告 6月10日,由自治區文明廳、自治區文物局主辦,新疆非物質文明遺產維護研究中心等單位承辦的自治區首個全國“文明和自然遺產日”暨第五屆新疆非物質文明遺產展現周主會場活動在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高昌回鶻梵宇遺址博物館舉行。
這次活動以“文明遺產與‘一帶一路’”和“非遺維護——傳承展開的生動實習”為主題,在一星期時間內,經過舉行100多場包含音樂專場表演、非遺進社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招引大眾重視非遺,進步非遺維護意識。
“一帶一路”印跡隨處可見
6月10日,在北庭故城高昌回鶻梵宇遺址博物館,千年前史的西域古寺迎來了眾多參觀者。
2016年9月,國家將“文明遺產日”更名為“文明和自然遺產日”,本年在展開遺產日活動的一起舉行非物質文明遺產展現周,經過靜態的文明遺產展現和動態的非物質文明遺產現場展演,讓觀眾全部感觸文明遺產的魅力。
自治區文明廳非遺處處長王潔介紹,這次活動主會場的選址也是有“講究”的,北庭故城在前史上享有盛名,是國際文明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北道紐帶,一起北庭故城也是我區首個當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的文物維護單位。挑選這兒當主會場突出了絲綢之路這一國際級文明遺產的魅力。
實際上,這次活動從選址到內容出現都在呼應“文明遺產與‘一帶一路’”這一主題,主會場的《新疆國際文明遺產圖像展》《新疆考古新發現圖像展》《我國傳承人群研培方案學員著作展》《新疆傳統樂器制造技藝展》等精彩紛呈,一點一點拉近了文明遺產與尋常大眾的間隔。
在主會場上,哈密傳統技術作業站帶來了抱枕、耳機等近百件融入了維吾爾族繡花元素的新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傳統手藝繡花與現代潮流言語的重組;自治區婦聯展出了來自阜康、鄯善、福海等地的13家繡花協作社和繡花公司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特征繡花著作,繡娘們在綢緞、皮革、毛氈上,用挑、刺、繡、補、鉤等手法展現了傳統手藝藝的魅力。
“這次遺產日活動,有線上的常識競答,也有線下的進校園活動;有現場的展現,還有廣播直播。活動重視多民族文明溝通、融合項目的展現,體現出和平協作、敞開容納、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力,也反映出新疆各民族文明彼此溝通、融合的現狀。”王潔說。
用“工匠精力”造出好樂器
6月10日,主會場的《新疆傳統樂器制造技藝展》招引了許多觀眾停步細細品味,傳承人的學徒們現場展現的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傳統樂器制造技藝,讓觀眾覺得很別致,爭相攝影發朋友圈。
本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明部、工信部和財政部一起擬定的《我國傳統技術振興方案》,必定了傳統技術作為非物質文明遺產的重要組成有些,在傳承文明、弘揚工匠精力、推進作業和進步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現場,記者看到維吾爾族樂器制造技藝傳承人的學徒玉素甫江·阿不都蘇甫爾和尼亞孜·亞森正在專心致志地用幾種不一樣的天然質料為獨它爾“美容”,觀眾攝影的動靜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如今,好幾種維吾爾族樂器制造技藝已被列入自治區非遺名錄,這些樂器因前史悠久、外型共同、音色極富表現力而享有盛名。
玉素甫江·阿不都蘇甫爾介紹說,維吾爾族傳統樂器的制造選材很講究,技術流程也請求嚴厲。他們制造的每件樂器均是嚴厲按傳統技術制造,除了音色拔尖,樂器的表面裝飾也很華美精巧。
哈薩克族冬不拉制造技藝傳承人的學徒乃比江·艾比力拉現場用冬不拉演奏了賦有濃郁民族特征的樂曲,許多觀眾還圍上前跳起了愉快的舞蹈。冬不拉是哈薩克族最為陳舊的樂器之一,雖然音量不大,音色卻很美麗。其制造前史悠久,技術講究。乃比江·艾比力拉熱心地為獵奇的觀眾現場解說:冬不拉通常用松木或樺木制造,曩昔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發音小孔,曩昔用羊腸弦,如今改成了絲弦……
觀眾王青說:“這些傳統樂器之所以深受各族大眾喜歡,傳承至今,就是每一件精巧的樂器中都凝結著工匠精力。”
新疆非物質文明遺產維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靜介紹,這些年我區非遺維護作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發展。非遺名錄系統建造日趨完善,搶救性記載工程正式啟動,一批傳承維護演示基地揭牌運轉。如今,我區各級政府已發布了4359項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性項目,其間83項當選國家級非遺名錄、293項被列入自治區級名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瑪納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作名錄,麥西熱甫當選國際急需維護的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此外,我區還成功申報了3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維護演示基地。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為貫徹落實文明部、教育部《我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訓練方案》,我區托付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以傳統技術為要點,依照“強根底、增學養、拓視野”的總體請求,展開了8期訓練,現已訓練了480余名學員,2017年末將完結1000人次的訓練,這將大大擴大非遺維護人才隊伍。
文物維護員有了“補助”
本次遺產日主會場要點展出的《新疆國際文明遺產圖像展》《新疆考古新發現圖像展》等展覽,都是這些年新疆考古的新效果。觀眾林澤東說:“看了這些展現圖像,才知道咱們新疆有這么多寶物。維護好家門口的瑰寶,咱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職責的。”
從前參加過北庭故城高昌回鶻梵宇遺址考古作業的我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孟俗人白叟也參加了遺產日活動,看到圖像中考古作業的最新效果,他感嘆國家對文明遺產維護作業是越來越重視了。
據了解,得益于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我區文物維護力度不斷加強。截至如今,全疆共有不可移動文物9542處,其我國家級要點文物維護單位113處,自治區級558處,國際文明遺產2處。
從人跡罕至的荒漠戈壁,到難覓飛鳥的高山林海,忠誠而甘守孤寂的維護員們用他們的臂膀筑起了文明遺產維護作業的固若金湯。本年3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建立自治區戶外文物維護單位關照人員專項補助經費,為900多名關照員解決了后顧之慮。在遺產日主會場上,還為有些文物維護關照員頒發了聘書。
在吉木薩爾縣亂雜崗遺址責任關照文物的王福林說:“我家就在遺址鄰近,平常我經常去維護區轉著看一看,看有沒有人不合法取土蓋房子。維護區雖然有圍欄,但也要注意盯著,不能讓牲畜進入遺址踐踏文物。我關照這個遺址現已十幾年了,看得越久越覺得對遺址有豪情,咱們有責任把它維護好,完整地傳給下一代。”
新美廣告: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