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福建墻體廣告 9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辦,榮獲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的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討中心常務副主任兼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討所所長林占熺在會上受到了贊譽。
不愿升官 研討菌草技術
1943年出世的林占熺,30多年來鍥而不舍地做一件事——使用菌草科技扶貧。從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到以草治沙固土、開展菌草畜業,他的腳印廣泛國內各地,乃至走出國門,遠赴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把致富的種子撒向廣袤的大地,贏得“菌草之父”的美譽。
1968年,林占熺從福建農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三明真菌研討所工作。工作中,他發現,以林木為原料開展食(藥)用菌的傳統做法,很多耗費森林資源,簡單損壞生態,所以提出了以草代木開展菌業的思路。
后來,林占熺被調回農學院,擔任機關第二黨總支書記,成為其時全院最年青的處級干部。時任農學院領導找林占熺說話,期望他持續往行政管理方向開展。可是,他想,如果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能取得成功,不但能協助老區山區的農人脫貧,還能保護好生態環境。最終,林占熺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一起,把首要精力投入到科技扶貧之中。
1983年,林占熺開端著手研討。因為他不是專職科研人員,無法立項,既無試驗室,又無設備、資金和材料。但,這些困難都難不倒他。
沒有試驗場所,他向校工程隊借了5萬元,建了一間粗陋的試驗室。一位老友得知后說:“你瘋了吧!你一月工資才60多元,如果搞砸了,拿什么還?”林占熺說:“我豁出去了。”
沒有試驗設備,他向農學系試驗室借了20支試管;自己用自行車的鋼線,制造別離菌種的接種針,又借來飼料粉碎機。
就這樣,林占熺每天起早貪黑,開端了這項前無古人的試驗。
我國有3萬多種草本植物,究竟哪些適合用作食(藥)用菌的培養基?林占熺先從散布較廣、選材簡單的芒萁下手。不知經歷過多少次失利,不知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總算,1986年10月的一天,第一朵用芒萁培養的香菇長出來了!他振奮的心境難以言表。
新美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