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墻體廣告 利潤總額878.43億元、同比增長42.5%……重慶市經信委日前“曬出”我市2013年工業成果單。成果單顯現,全市去年除了范圍工業利潤增速居全國前列,全口徑工業產值、全市范圍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也完成飄紅。
軋賬
范圍工業增加值增長13.6%
市經信委發布的數據顯現,2013年全市全口徑工業產值1.83萬億元,是2010年的1.8倍,同比增長13.8%。全口徑工業完成增加值5249.7億元,同比增長13.1%,占地域GDP的比重為41.5%,工業對地域GDP增長的奉獻率53.4%,拉動經濟增長約7個百分點。
其中,全市范圍工業完成總產值15824.9億元,同比增長14.5%,新增2700億元,創歷史紀錄;全市范圍工業增加值增長13.6%,范圍工業完成利潤總額878.43億元,同比增長42.5%,增速列全國前列。
“以上數聽說明,去年全市工業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的良好勢頭,繼續發揮了全市經濟開展火車頭和穩定器的中心作用。”市經信委相關擔任人表示,剖析運轉軌跡能夠發現,去年3月以來,我市范圍工業累計增速一直位于13.4%~13.9%的中高區間,沒有呈現大起大落,完成了穩定安康開展。
探因
四大要素推進工業提速
在談及為何重慶工業表現搶眼時,市經信委相關擔任人表示,共有四大要素推進工業提速。
首先,面對撲朔迷離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去年我市采取了強化工業經濟運轉調度、推進重點項目投產達產、支持新產品研發上市、展開工業企業降本增效、施行艱難企業專項會診行動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消費要素調度保證有力,助推了工業經濟開展。
其次,“重慶造”工業重點產品持續放量。2013年我市重點關注的55個工業產品中有43個完成不同水平的較快增長。例如,隨同平板電腦、打印機等新增量的注入,構成了品牌多種、ODM多家、產品多樣的“三多”格局,全年累計消費筆電5471萬臺,增長35.7%,完成全球每4臺電腦就有1臺重慶造;顯現器995萬臺,增長23.2%;打印機產量1944萬臺,增長1.2倍。此外,在長安福特新福克斯、翼虎等10多款新品帶動下,2013年全市汽車產量達215萬輛,增長23.3%,其中轎車108萬輛,增長18.3%,汽車單臺價值進步7%。
第三,重慶產業構造調整進一步加快,呈現出電子、汽車兩大產業“雙輪驅動”、配備、資料、化醫等產業“多點支撐”的開展格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比重到達23.7%,較上年進步3.7個百分點,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占比18.1%,較上年進步近1個百分點。配備、資料、化醫、消費品、能源等支柱產業比重也調整在7%~15%之間,構成齊頭并進態勢。
第四,企業創新程度進一步進步。2013年,企業研發經費打破140億元,增長20%,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0.9%,穩居西部前列,新產品產值率繼續堅持20%的高位。
三大亮點
亮點一 2211戶企業產值過億
工業范圍做大的同時,企業也賺得缽滿盆滿。調查顯現,去年我市新增范圍企業859家,其中由中小微企業升入范圍以上的企業達609家,創歷史新高。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全市產值過億的企業數到達2211戶,比2012年增加336戶;產值超越10億的達237戶,相比2012年增加47戶;超越100億的有16戶,相比2012年增加3戶。
“企業產值的增長,支撐了重慶工業的開展。”市經信委指出,2013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總產值占規上比重達70.5%,對全市范圍工業的奉獻率到達63.6%,開展勢頭繼續向好。
亮點二 汽車行業利潤增幅最高
重慶工業利潤堅持高速增長,汽車、電子等行業功不可沒。
商報記者理解到,去年利潤總額排前十位的行業增長47.6%,對全市利潤增長奉獻率為75.6%。其中,汽車、電子產業利潤同比增長88.4%和45.4%,數汽車行業利潤增幅最高。
“利潤增長的同時,重慶持續了以較低的能耗完成工業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市經信委經濟運轉局擔任人強調,去年重慶范圍工業每度電的產值達29.3元,同比進步1.6元。
亮點三 全年新增世界500強工業企業7家
隨同重慶打造產業集群,各路企業也扎堆入渝。調查顯現,僅是在去年,共有韓國浦項、香港力勁數控機床等100余個項目簽約落戶,我市工業實踐應用外資額40億元,新增世界500強工業企業7家,累計達191家,占入渝世界500強企業總數的83%。
“與之對應的是,2013年范圍以上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256.2億元,增長32.5%,完成加工貿易和保稅物流進出口值為416億美圓,占同期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0.6%,闡明重慶的工業外向度比重不時加大。”市經信委經濟運轉局擔任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