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陜西渭南墻體廣告 距離富縣50公里的直羅鎮胡家坡村,清澈的葫蘆河從這里蜿蜒流過,肥沃的水田是當地百姓的驕傲。如何利用好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引領當地鄉村振興發展,是擺在決策者眼前的一道難題。
靠水吃水 恢復水稻種植讓農民嘗到了甜頭
在黃土高原上,小小的一方水田顯得尤為珍貴,也意味著富饒與富足。曾慶鵬2015年剛到直羅鎮任黨委書記時,并未看到預想的場景。他發現,村民們收入僅靠采藥、種植玉米等,每畝農田每年收入僅500元左右。
原來,2001年,一場突發的洪水摧毀了農田設施,水稻種植隨之退出了直羅鎮歷史舞臺,一度富饒的胡家坡村戴上了“貧困村”的帽子。“以前種水稻,收入還可以,后來種玉米了,收入微薄。”村民們回憶說。的確,相比于玉米,水稻一畝凈收入在2000元以上,因為日照時間、生長周期較長,產出的大米口感極佳,被稱為“貢米”。瞄準了資源優勢,2015年,直羅鎮開始號召村民們恢復稻田種植。然而,一開始并沒有得到村民的響應,“萬一種的水稻賣不出去了,就連那點微薄的收入都沒有了。”為此,直羅鎮政府承諾:水田免費恢復,種子免費送,生產的水稻全收。就這樣,2015年,直羅鎮很多村都種上“直羅貢米”,當年產出的大米供不應求。
農民們嘗到了甜頭,積極性自然高漲起來。2017年,胡家坡村響應政府號召,恢復了500畝稻田種植。村民們算賬,一畝地產大米800斤,收入最高在4000元以上,而且機械化耕作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家的3畝2分玉米地全部種成了水稻,收入在1.7萬元左右。”胡家坡脫貧村民趙振富干勁十足,“今年我又把剩下的4畝玉米也全部改種了水稻,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目前,全鎮1000畝稻田通過了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直羅貢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據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趙玉亮介紹,全村耕地面積1884畝,稻田種植已達到1000畝。“去年有4戶貧困戶因種植水稻而脫貧,看到這個好苗頭后,今年又有11戶貧困戶主動恢復水稻種植。”
振興鄉村“農業+旅游”打造千畝田園綜合體
站在葫蘆河畔,一陣風吹過,千畝禾苗側身彎腰的場景蔚為壯觀。如今,再走進葫蘆河岸邊的胡家坡村,一幅產業興旺、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讓人流連忘返。
胡家坡的千畝稻田對于村民來說已成為致富的良田。但在曾慶鵬的規劃和設想里,這片水稻不僅能吃還要能“看”,他管這個構想叫“田園綜合體”。記者獲悉,今年除了恢復500畝稻田,建成千畝直羅貢米生產基地外,胡家坡村還栽種了6種色彩的觀賞荷花30畝,種植菊花、格桑花40畝;建成村口廣場、水廁,完成進村主街兩側圍墻大門改造……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發展“農業+旅游”產業,來振興鄉村經濟。
曾慶鵬表示,計劃用3年時間,把胡家坡村建成富縣西川最美村莊。今年還計劃建設2號、3號觀景臺,為明年種植稻田畫打基礎。等稻田畫建成后,游客可登上觀景臺,將一幅幅壯觀的畫作盡收眼底。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