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景是三年前我想都沒想過的事情。”近日,
枝江市董市鎮石港橋村的1000畝優質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機器轟鳴,正在地里干活的貧困戶曾慶高說道。
據介紹,那時候的石港橋村,幾條“羊腸小道”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去鎮上和市里要繞半個小時才干到達,落后的交通讓石港橋的村集體經濟遲遲開展不起來。
近年來,新318國道和東干渠大道的相繼注冊,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
鄉村一躍成為董市鎮的東北門戶。憑借有利的區位優勢,2018年石港橋村成功引入“中柑所”“柏林商貿”等企業入駐,大力開展柑橘栽培產業,現在開展柑橘栽培面積高達2500余畝。
石港橋村黨支部書記金順濤介紹,眼下的這批苗木,預計2020年開始量產,畝產在5000斤左右,每畝效益達2萬元。到時候農戶看到了收益,栽培規模還會擴展,屆時將會帶動更多農戶參加進來。
2018年石港橋村還成功引入金盤山蔬果專業合作社,流通土地1000畝,投資1000多萬元開展高標準臍橙觀光采摘園,盤活了村里果樹和土地資源,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工作。“曾經家里的地沒有錢和人種,現在土地流通給合作社種柑橘,我們又在合作社打工。”曾慶高說,一年下來,經過務工可以收入上萬元。村里跟他有同樣狀況的貧困戶還有五家。
一年以來,石港橋村自創了“自營+流通”的土地開展途徑,依托中柑所北緣柑橘高新技術試驗站的技術支持和金盤山蔬果專業合作社的統一運作,采取“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訂單式合作模式,在市場化運作中實現了村集體和農人利益的“雙贏”。
下一步,該村將進一步經過土地流通開展以柑橘為主的特色產業,積極為農人和村集體經濟找效益,為特色農業找生機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