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績溪為“中國徽菜之鄉”,徽商故里,但是,徽菜館始祖是誰,不斷語焉不詳,沒有確切的定論。權威的說法,當屬縣志。2011年版《績溪縣志》這樣記載:“上海徽館,始于清咸豐初年。當時‘在杭州辦鹽務’、‘且講究飲食’的縣人程氏,興辦上海‘長和館’。同年,又于十六鋪鹽碼頭創辦‘松鶴樓’。”這是縣志“徽菜”一節中最早記載徽館人物的,有時間、有地點、有招牌,但明眼人一看就曉得此段史料有缺陷。此“程氏”不知是哪村人,籠統地說是“縣人”;再者,人物雖為“程氏”,卻有姓無名,含糊不明晰,仍是一個謎,留下大大的遺憾。
徽菜館始祖確有此人,而且文獻早有記載,這位有功之臣就是程本海,也是績溪人。1917年下半年,程本海到上海亞東圖書館發行所學徒,1921年,考入上海中華書局工作。1923年,在胡適、陶行知、汪孟鄒等人的建議和發起下,旅居在滬的徽州學子組成同鄉團體并出版刊物,首先成立“績溪學社”,第二年改為“徽社”。
關于“徽菜館始祖”的發現來自于程本海(與人協作)的調查報告《績溪面館業的歷史》,原文登載于民國13年(1924)12月上海出版的《微音》雜志第十七、十八合期上。文章第一個記敘的人物就是“徽菜館始祖”:“在西歷一千八百五十余年時期,約前清咸豐初年,有程君樹鶴首先在杭州創設一績溪面館,館名長和館。程君是安徽績溪縣十一都仁里人,當時在浙江辦鹽務,頗闊綽,由于講究飲食,所以創設這個面館。該館開了3年余收歇。同年程君又到蘇州創設一面館,叫做萬通館,此為徽館在蘇州之始祖。該館開設蘇州閶門外,頗負盛名于一時。開了10年之久而收歇。同年程君又集資到上海首先創設一館,叫做松鶴樓,資本錢五百千文,設在十六鋪鹽碼頭。……約2年余收歇。”
調查報告中關于徽菜館始祖之人記敘的有時間、有地點、有招牌、有姓有名,十分細致、明白,點明其身份是鹽商,賺了錢又講究飲食,所開徽館的三個城市乃繁華都市,徽商重地,再則程樹鶴來自徽菜的故土,天時天時人和,于是投資辦起了徽館。文獻有效地補償了縣志史料之缺憾。
《績溪面館業的歷史》一文是應胡適先生請求,歷時半年調查完成的。當時上海于清道光二十三年開埠后,一躍成為國內最繁華的中外貿易新興大都市,天文上臨近徽州,績溪徽廚蜂擁而至。文章敘說“查滬地徽館現有70余家,人數約2000余人。興旺之疾速,實屬可驚。” “考滬地徽館,其先,不過小本營生,如賣面及簡單之飯菜等,近數年來,竟能烹調京蘇大菜及宴席等,未始非徽館之一大進步。用具及擺設等,類多趨時,內中著名者,竟能與鼎鼎大名之京蘇菜館,并駕齊驅焉。”這里指出徽館“竟能烹調京蘇大菜及宴席等”,感慨其廚藝程度進步進步之快,徽州土菜與“京蘇大菜”相媲美,以至“與鼎鼎大名之京蘇菜館,并駕齊驅焉”,令世人刮目相看,這也就是徽菜躋身于“八大菜系”的歷史起始點,有力地佐證了上海乃是徽菜成為全國“八大菜系”出生地的依據。據2011年版《績溪縣志》記載,徽館名店7家上海一地就占了5家,徽廚巨匠20人在上海掌廚的就有7人。因而說,績溪眾多徽廚師傅是在“上海灘”學業有成脫穎而出的,一躍生長為名廚巨匠,使得徽菜疾速開展繁榮,遭到人們的喜歡,從而躋身于全國“八大菜系”之行列,才有了今天的“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之殊榮。
《績溪面館業的歷史》是徽菜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篇大作,時間橫跨清朝、民國兩個朝代,相隔70多年,調查主要以上海為主,次之是蘇州、漢口等地,應當講,史料之豐厚內容之細致,彌足寶貴,很有價值,填補了許多歷史的空白,讓我們收獲了驚人的發現。作者程本海與程樹鶴同村,“十一都仁里人”,但不同處一個時期。協作者邵石友、邵亦群,來自徽廚大村伏嶺下,兩人皆徽社社員,營生在上海,一個在徽菜館做事,一個學中醫(徽館有股份),都是酷愛、關懷家鄉的有志青年。三人的奉命作文之舉為“中國徽菜之鄉”做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應該說,《績溪面館業的歷史》創下了徽菜史中的三個第一:初次確立了程樹鶴為徽菜史中的徽館始祖位置——精確地說是有文字記載以來,勿庸置疑,由于目前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早的徽館人物了;徽菜史中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篇大作;上海是徽菜躋身于全國“八大菜系”的歷史起始點和降生地。這就是文獻的巨大價值所在。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