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在長城腳下,依托山水林田肌理,北京世園會在503公頃的土地上營建了百余個風格迥然、形態各異的“園中園”,匯聚成一片萬花盛放的大花園。
園內核心修建由“四館專心”組成,即我國館、世界館、日子體會館、植物館和演藝中心,目前均已全面完工,進入展陳布置階段。
我國館——“秀麗如意”凸顯綠色環保理念
作為北京世園會最重要的標志性修建,我國館坐落在一片天然田園之中,其設計為半環形,總修建面積2.3萬平方米,遠看猶如一柄溫潤的玉如意舒展于山水田園之間。
“如鳥斯革,如翚斯飛”,詩經這兩句是形容古修建房頂兩頭輕輕翹起,像鳥兒展翅一樣輕盈。我國館的設計從中得到創意,借鑒傳統斗拱、榫卯工法,使用今世工藝,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金頂。
一起,我國館還仿效人類早期“巢居”“穴居”的做法,將大部分展館置于梯田之下,與大地景象融為一體,師法天然,打造一座“會呼吸、有生命”的綠色修建。
場館屋面設置了太陽能光伏板,可發電供給整個場館使用;玻璃幕墻與膜結構組合形成保溫層,使用梯田覆土的保溫隔熱性能,下降修建物采暖降溫能耗;房頂設置雨水收集系統,場地采用透水鋪裝,地下設雨水調蓄池,下雨時四水歸堂,經回收處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態微循環。
世界館——94把“花傘”競相開放
世界館是北京世園會園區內面積最大的場館。會期內,該館將作為世界范圍內參展的國家、區域和園藝組織的室內展場,承擔起“以植物和園藝,會八方之友”的重任。
由94把鋼結構“花傘”簇擁而成的世界館,采用環境優先的設計戰略,經過陡峭造型和單元組合的幾何設計手法,有意識地淡化修建形象。其整體以白色為主,夜間調配燈光照明,可呈現一片五彩斑斕之景,由此獲得“鋼鐵花海”稱謂。
從遠處看去,在海坨山綺麗身影的映襯下,世界館像是開放在園區中的一片花海,與周邊的青山綠水相輔相成。整個修建不會讓人聯想起某個特定的國家或區域,世界各國的參展方和游客來到這兒,就像走進一個大森林一樣。
世園會舉行期間,來自110個國家和世界組織的園藝展覽都將進駐世界館,牡丹、芍藥、月季、組合盆栽等世界園藝競賽也會在此舉行,上演多場園藝界的奧林匹克級別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