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以科技立異引領高質量開展,著力開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高精尖工業,要害中心技能完成重點打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能與全球同步,乃至領先世界。
記者日前走進了坐落東升世界科技園區的北京天智航
醫療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一臺骨科手術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機器臂在工作人員的控制下精準找到術中方位,輔佐醫生進行骨科手術。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自主研制的手術機器人,是全球僅有可以開展四肢、骨盆以及頸、胸、腰、骶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體系,臨床精度到達0.8毫米。它可縮短手術時間、削減術中輻射、下降手術風險。其中,術中輻射削減70%以上,技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現在,這款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在內地40多家
醫院完成常規臨床應用,開展機器人輔佐手術4500余例。
近年來,中關村人工智能(AI)工業高速開展,逐漸成為全球AI立異高地。
據億歐網數據,現在,中關村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越400家,占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1/4,擁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單位和1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關村聚集了一批全國、全球領軍的人工智能企業,部分要害技能到達世界領先水平,初步構成高端芯片、根底軟件、中心算法、職業整體解決方案的完整工業鏈,成為內地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立異集群。
中關村AI技能完成全球引領,商湯科技已建立全球頂級、自主研制的深度學習超算中心,成為亞洲最大的AI研制基地;云之聲研制出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芯片雨燕;曠視科技的中心人臉識別技能被美國著名科技談論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談論》評定為全球十大打破技能。
中關村供給數據顯現,現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高技能工業,總收入超越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中關村總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
除了人工智能領域外,中關村還在集成電路設計、5G
移動通訊、石墨烯資料制備、液態金屬增材制造、柔性AMOLED顯現、立異藥物與
醫療器械等領域,技能立異與全球同步,乃至領先世界水平。
人們關注的芯視界自主研制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能,將量子點資料與成像感光元件相結合,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完成了光譜儀的傳感器化;北斗星通發布了內地首款28納米全球導航衛星體系最小芯片。
“原始立異才能不斷增強,得益于中關村精準施策,推進高精尖工業高質量開展。”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翟立新介紹,中關村一直把增強自主立異才能擺在首位,先后出臺大數據、互聯網+、集成電路、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10個細分工業政策,支撐155個高精尖項目。到現在,支撐資金8.39億元。
翟立新表示,下一步中關村管委會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前沿科技,提高原始立異才能,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促進高精尖工業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