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寧夏西吉縣回民聚集的單家集村有一塊錦匾,上書“回漢兄弟親如一家”,落款是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
“這是赤軍第一次通過單家集時,軍民魚水情的見證,為民族團結留下一段佳話。”單家集單南村黨支部書記單云說。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長征路上,赤軍從前三過單家集。最早一次是1935年8月15日,程子華、吳煥先帶領紅二十五軍初到單家集,遇到的是一幅“跑赤軍”的場景。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跑赤軍’就是因為懼怕,躲起來。那年月老百姓常受國民黨戎行和土匪征糧逼款,一傳聞戎行來就跑的跑、藏的藏。”單云說。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為了不擾民,紅二十五軍晚進步村不敲門不進院,兵士們就睡在街道邊、屋檐下。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赤軍是為窮人打全國的!”為了爭取回族
大眾信任,吳煥先政委在發動大會上宣告了“三大禁令、四項留意”,如制止駐守清真寺,制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葷,留意尊重回族人民生活習氣等。紅二十五軍的言行,讓老百姓打開了自家大門。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休整期間,赤軍兵士不僅把駐地宅院和街頭巷尾打掃得干干凈凈,還協助老百姓挑水、掃院,軍醫們也給
大眾送藥治病,當地
大眾盛贊赤軍是“仁義之師”。
后來,吳煥先、程子華帶人抬著“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錦匾和6只肥羊、6個大元寶等禮品,訪問當地清真寺。回族
大眾也按民族禮節請客赤軍,并趕著一群染成赤色的肥羊到軍部回訪。
紅二十五軍脫離時,老百姓在街旁設置了香案茶桌,擺上點心,為赤軍送別、領路。
“赤軍又來了!”一個多月后的10月5日,當毛澤東帶領中心赤軍通過單家集時,因為紅二十五軍打下的良好基礎,受到了當地回族
大眾熱烈歡迎。1942年出版的《赤軍長征記》中有一段單家集
大眾迎接赤軍的描繪,文中寫道:“你們是協助窮漢謀利益的,喝點開水不要錢。”
單云說,據老人們回想,毛主席等人觀賞了陜義堂清真寺,與宗教人士促膝夜談,講解黨的民族政策,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長征佳話。
“當年毛主席就夜宿在農民張春德家。農戶想讓首長睡個好覺,把土炕燒得很暖。”單云說。如今,農家小院的土坯房作為毛主席住宿舊址被保存下來。門板上,當年國民黨飛機投下炸彈所留的巨細彈孔清晰可見。1996年,單家集
大眾自發捐款在毛主席夜宿地修建了“人民救星、一代天驕”的紀念碑。
“這樣的部隊得民心,將來要得全國呢!”在單家集,老一輩相傳的赤軍故事里總有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