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皮車到動車組,從普速車到高鐵,人們已經習慣于尋求列車速度越來
墻體廣告越快,可是在
西安到
榆林之間,至今仍有一列幾乎站站停靠的旅客列車,它停靠的站點乃至包括那些不在列車時刻表上的小站。旅客在兩分鐘的停車時間里走入車廂,隨意坐下,踏上最短十幾分鐘、最長10余
墻體廣告個小時的旅途。
這列火車雖然大多是硬座、夏天沒有空調制冷,卻和沿路的
墻體廣告大眾結下濃濃的情緣,被老百姓親切地戲稱為鐵路上的“公交車”,它便是7005/8、7007/6次列車,由
西安局集團有限
公司榆林車輛段擔任,往返于
西安至
榆林之間,是一輛非空調一般旅客列車公益性慢火車。
黃土高原上的“鐵路公交車”
周五早晨7:20,劉暢就來到火車站熟練的從自助取票機打出一張前往米脂的硬座票,她乘坐的7007/6次車從
墻體廣告榆林始發,終點到
西安,從
榆林到米脂硬座票價只需4元,是其他車次同類座位票價的1/3還少一點兒。“7:50上車9:00多到米脂,不耽誤就事。”劉暢說。
劉暢乘坐的7007/6次列車從1995年
墻體廣告開行至今,已安全運轉24年,每天早晨7:50由
榆林始發,21:17終到
西安,全程623公里,途徑
延安、蒲城、黃陵等37個停靠站,其中客運站15個,乘降所22個,列車穿越高原、平原,連接著村莊、城市,最低的票價僅1元,由11節車廂組成,其中硬座車廂8節,臥鋪車廂2節,不對外開放餐車1節。據了解,7007/6次列車每天從
榆林始發客流大約500余人次,運輸旅客數量4000余人次,到了春運、暑運期間,始發客流打破700余人次,運輸旅客
墻體廣告數量打破6000人次,硬座票價最低1元,最高37元,開行時間最短的站點間只需12分鐘,因其便利、實惠等特點,是很多百姓出行乘坐的首選。
在列車經停的37個停靠站中,有2
墻體廣告2個乘降所,它們至今沒有聯入12306網站售票,所以在這里上車的旅客都要經由乘務員補票,這樣的乘降所
榆林境內就有魚河、鎮川、田莊3個。早晨8:46分,今年65歲的李奶奶帶著一筐自家的雞蛋從鎮川上車,去米脂看望坐月子的女兒,“就這趟車在鎮川停了,1塊錢就坐到米脂了,
墻體廣告路上總共十幾分鐘,下雪下雨都不怕,可比坐
汽車便利。”李奶奶說。這22個乘降所大多數都是交通阻塞、出行不便的山區村莊小站,每逢洛川蘋果需求梳花、套袋、摘果時,車廂總是擠得滿滿當當;逢年過節,老鄉們帶著自家的土豬肉、土雞,提著
小米綠豆,坐上列車去走親訪友,
墻體廣告去臨近的鎮上趕集,對他們來說,花幾元錢出趟門,既安全又風雨無阻,就像坐公交相同便利,因而
墻體廣告這趟列車又被一些人戲稱為“趕集列車”。
助農惠民的“公益慢火車”
7005/8、7007/6次列車也是一趟充溢陜北元素
墻體廣告的風俗列車。硬座車廂內,窯洞門窗的兩端端面裝扮有暴曬的紅辣椒、玉米棒子,兩側壁板懸掛沿途風土人情、美食照片,每個窗戶上張貼精美的剪紙窗花,列車到站既能聽到一般話播報站名,也可以聽到黃土高原特有的鄉音“陜北方言”播報站名。“曾經沒有,便是今年過年期間
墻體廣告開端的,然后一直保持下來了,用咱陜北話報站,聽著就感覺特別親切。”旅客李子峰說。
7005/8、7007/6次列車還設有
墻體廣告“赤色教育”、“惠民助農”兩節主題車廂,“赤色教育”車廂,設置在5號車廂,圖文并茂地展現中央赤軍轉戰陜北歷程,經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和一張張新老照片,折射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老區人民生活的變化。“惠民助農”車廂坐落6號車廂,設置有“農產品供求信息欄”,旅客可以隨時發布自家農產品
墻體廣告價格、數量,有購買需求的旅客也可填寫需求信息,車內設有宣傳欄,專門向
墻體廣告旅客介紹外出務工安全須知、維權方法,以及沿線車站集市日期表,并經過車內視頻播映器,動態播映農業科技知識視頻短片,讓乘車的
大眾一路走一路學,可以學到致富技術。
榆林車輛段客運乘務車間黨總支書記邱國峰告訴記者,每年有大量的果農務工人員從渭南、
榆林等地到達黃陵、洛川、富縣一帶,環繞洛川蘋果
墻體廣告工業栽培的“梳花、套袋、摘果”等出產鏈進行務工勞作,務工人員中對膂力要求不是很高,以女性務工者居多,常年季節性乘坐7005/8,7007/6次列車為首選。“蘋果阿姨”是列車工作人員對這些務工人員共同的稱號,既是對務工集體的總稱,更是包括對打上十幾天
墻體廣告短期工、掙上幾千元回家貼補家用、靠辛勤勞作換取美好生活的勞作婦女的敬仰,列車已然成為沿線“蘋果阿姨”們的脫貧致富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