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李子老到的季節。走進
巫山縣曲尺鄉柑園村,和風吹過,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果香,成片的李樹被擠滿枝頭的果子壓彎了腰。此時節,村民們顯得格外繁忙,隨處可見采摘、出售的身影。
因為質量好,
巫山縣的脆李一開售,便招引了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接連不斷, 現場收買果農采摘下來的新鮮脆李。看到一年的辛勞總算有了收成,村民們心里樂開了花:“在政府幫忙下,脆李培養科學化水平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銷路也越來越寬,增收致富不再是難事了。”
量體裁衣 優質脆李代替傳統“三大坨”
早些年,
巫山仍是以培養傳統的玉米、紅薯、馬鈴薯“三大坨”為主,勞動強度大,工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農民增收無望。再加上年青一代紛紛走向大城市,傳統的培養方式正墮入“后繼無人”的窘境。
怎么打破這一形勢,引領群眾走上一條可繼續增收致富的路子?2007年,
巫山相關部分在曲尺鄉調研工業開展情況時注意到,當時,曲尺鄉海拔600米以下的培養有柑橘,而在600米以上,除了少數的李樹外,再也沒有其它作物。
調研還發現,這兒培養的李子口感脆嫩、精純,口味比一般李子甜,雖然培養面積不成規劃,不少農戶仍是將李子變成了現錢。這讓調研人員看到了致富的期望,當年即劃撥專項費用,讓當地農戶使用本地李樹,進行壓條育苗,開端成片成規劃栽植李樹。
經過試點示范,李子的經濟效益初顯,培養規模也向其他城鎮延伸。2012年,組織了一批基層干部和李子大戶前往
四川省茂縣學習科技管理,一起,
重慶市農委、市農技總站、西南大學組成當地李良種資源發掘和工業開展技術協作組,鼓勵大戶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方式進行標準化培養。
經過多年的盡力,
巫山脆李總算修成正果,于2016年5月,經過了
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果樹專業委員會的品種判定,充分肯定了
巫山脆李樹勢強健,果實質量優秀,是稀疏可貴的當地李優質品種。
8萬噸脆李接連上市 產量有望打破6億元
在曲尺鄉柑園村彭斌家的脆李地里看到,伸手可摘的果子綴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這個90后
重慶巫溪墻體廣告大學生,大學畢業后沒有留在城里作業,而是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種起了脆李。
“我們家種了10畝多地脆李,有7畝多進入了豐產期,估計可產4噸脆李,不過這些李子現已被外地的幾個大客戶訂完了。”彭斌很驕傲的介紹,因為品相好,口感正,他家的李子每斤賣價在20元以上,從不講價,都是外地批發商大單進貨,在
成都、
上海、
遼寧等各大城市從來都是供不應求。
正如彭斌所說,
巫山脆李果肉致密,汁多味香,脆嫩且酸甜適口,被譽為“中華名果”,深受各地顧客青睞。進入7月,
巫山脆李接連老到上市,慕名前來購買脆李的游客川流不息。
因為
巫山歸于典型的山地地貌,海拔高度不同,溫差、光照等條件也有所不同,使得脆李老到時間各有差異,這也為脆李大幅度的延長了貨架期。其它產地的脆李上市期在20天至1個月,而
巫山脆李可以到達50余天,從6月下旬到8月中旬,均可吃到正宗的
巫山脆李。
據介紹,到本年年末,巫縣培養脆李面積將到達20萬畝,悉數進入豐產期后可年產脆李20萬噸,完成產量20億元。現在,現已進入豐產期的有8萬畝,產量估計將打破6億元。
穩量提質
巫山獲評“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
重慶巫溪墻體廣告
近年來,
巫山縣量體裁衣,將脆李定位為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致富的“1+3”特征效益工業之一,對其進行要點打造,“
巫山脆李”品牌正在成為全國聞名的公共區域農產品品牌。
2014年5月,“
巫山脆李”被我國果品流轉協會頒發“中華名果”稱謂,同年6月,
巫山縣被
重慶巫溪墻體廣告正式頒發“我國脆李之鄉”稱謂。2015年9月,
巫山脆李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為地輿標志商標。
本年7月8日,“
巫山脆李”又為
巫山贏回了一個榮耀的稱謂,在
巫山縣舉辦的第十六次全國李杏學術交流會暨第四次全國優質李鑒評會上,我國園藝協會李杏分會鑒定
巫山縣為“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
重慶巫溪墻體廣告
巫山縣縣長曹邦興表示,
巫山縣將不斷鞏固和完善“我國脆李之鄉”、“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這些金字招牌的內涵和外延,穩量提質,盡力把
巫山縣打造成全國最大的優質脆李生產基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