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墻體廣告洪湖市老灣回族鄉呂蒙口村,相傳是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屯兵和“白衣渡江”原址。幾年前,這里是重度貧窮村,房屋雜亂無章,渣滓四處可見,土地沙化嚴重,水患災禍頻繁。
洪湖墻體廣告2015年9月,
洪湖市稅務局工會副主席李文席駐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他率領大家修公路、興產業。往常,呂蒙口村白墻黛瓦的農家小樓參差有致,回民街車水馬龍,田間地頭稻香蛙鳴,好一幅水鄉田園畫卷。
洪湖墻體廣告今年3月,李文席被
洪湖市委組織部評為“最美扶貧人”。
解心結 共修脫貧路
“工作組,工作組,工作幾天就會走。”剛開端,村民對新來的第一書記半信半疑。
洪湖墻體廣告李文席痛快從村委辦公室搬出來,住到回民最尊重的老人定明貴家里。他白晝訪貧問苦,晚上向老人學習回族禮儀,討教回鄉和呂蒙口村的掌故歷史,和村委會成員討論每家每戶的狀況和艱難。不到半個月,他成了呂蒙口村“百事通”,制定出細致的扶貧方案。
早年間,呂蒙口靠近內荊河,是方圓百里有名的集鎮。內荊河改道后,這里交通不便,成了偏僻
鄉村。村里想修一條水泥路,可資金不斷沒下落。李文席和村支部書記王飛多方爭取,
洪湖市稅務部門處理了局部資金,可缺口還很大,兩人又往鄉里市里跑。
“有幾次,我都想算了,或者湊合修一下,但李書記說什么也不肯放棄。”王飛說,最后,修路的資金被一點點地爭取回來。
好不容易有了錢,施工隊都請好了,村里卻炸開了鍋。修路要拆房占地,不愿拆遷祖居的王紅寶躺在家門口放狠話:“你李文席要修路,除非從我身上踏過去。”
李文席請出定明貴老人,一同給王紅寶做思想工作。“紅寶,我曉得你舍不得祖屋。可這呂蒙口村,哪里不是咱的祖地,哪戶不是你的祖家。人家李書記倒是外人,還不是為著我們好。”老人家一席話,說得王紅寶低下了頭。
工程開工了,村民們自發參加修路工程隊,王紅寶也主動參與挑沙。李文席和大家一同揮鍬鏟土,很快,原來狹窄的泥巴路,被擴建成4米寬的水泥路,延伸到了村口。
公路修好了,村民種的瓜果、養的魚蝦便當往外賣,慕名而來的游客也多了。王紅寶滿心歡欣地說:“修了脫貧路,人來車往,大家眼界都開闊了。”
興產業 敲開致富門
眼見扶貧工作翻開場面,李文席開端揣摩產業開展。
2016年6月,李文席偶爾聽說塑料花半廢品組裝簡雙方便,男女老少都能夠加工,立刻聯絡上
天津一家向俄羅斯出口塑料花的
公司。可
天津老板不太放心,“做塑料花是個細活,你們是生手。我這還有好幾家代工廠在洽談合同。”
李文席答復得痛快又堅決:“
洪湖是反動老區,我是退伍軍人,只需你同意,我們立軍令狀。”回到呂蒙口,立刻請來塑料花加工行家,對近200名村民展開3次培訓。合同洽談勝利,一批批半廢品運進來,精致的廢品花運進來。呂蒙口村民又多了一條致富路徑。
嘗到甜頭的村民們勁頭更足,心也更齊了。村里抓住“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景觀廊道”節點
鄉鎮建立的機遇,開展生態和民俗旅游產業。各家房前屋后種上果樹,既美化環境,又增加了收入。村里引進明隆稻蝦養殖專業協作社,流轉村民土地630畝,開展稻蝦輪作;應用國度扶貧資金樹立光伏發電站,年增收6萬元。在這些項目中,貧窮戶就業和安頓遭到優先布置。一年又一年,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呂蒙口村摘掉了貧窮帽,成了美麗
鄉村建立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