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動力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根底。新中國建立70年來,我國動力范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動力出產完成跨越式發展,動力消費完成明顯改善。
從“遍及用不上”到“遍及有保證”
今年前7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加4.6%。其間,城鄉居民日子用電量5851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8%。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回憶70年前,有限的動力根本用于工業范疇,居民日子用能很難得到保證,
農村地區根本無電,大城市才有電力供應,照明時刻還常常受限,人均年日子用電量缺乏1千瓦時。大多數城鄉居民根本依靠薪柴和煤炭做飯取暖。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變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跟著動力供應保證能力和人民日子水平的提升,家用電器普及率明顯進步,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逐漸進入家庭,居民用能條件明顯改善,從“遍及用不上”到“遍及有保證”,進而向用能“高品質、個性化”改變。
現在,我國人均年日子用電量約695千瓦時,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現已悉數處理。居民天然氣消費量從1980年的2億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80億立方米。如今,動力在百姓日子中發揮著無足輕重的效果。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從憂慮隨時會斷電到踏踏實實用電,從燒柴火做飯到用燃氣灶炒菜……70年來我國動力惠民利民水平明顯進步。完成了小
鄉鎮中心村農網改造晉級、
農村機井通電和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鄉鎮配網建造、成品油質量晉級、動力扶貧等民生用能舉動取得重要成果。動力根底設施和供應保證體系的不斷完善,使人們的日子更加方便、舒適。
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動力結構不斷優化。傳統動力利用方式加速改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逐步加速。煤炭加工轉化水平大幅進步,成品油質量晉級擴圍提速,重點范疇電能代替初見成效。煤炭占我國動力消費總量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由1953年的94.4%下降到2018年最低的59%;石油占比在動搖中進步,由1953年最低的3.8%進步到2018年的18.9%;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動力等清潔動力占比整體持續進步。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當前,我國動力發展正處于轉型革新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應戰。咱們要著力推動動力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推動動力體制變革和科技創新,深化動力供應側結構性變革,抓好動力惠民利民工程,加強動力供應保證和安全出產?!眹覄恿志珠L章建華說。(新華社記者 劉羊旸)
新疆瑪湖油田進入全面開發階段,遼河油田的長停井復產,多個油田連獲高產油氣井……今年以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獲多點打破,原油產量穩中有升,天然氣產量快速增加。
新中國建立初期,全國石油產量只要10余萬噸。通過幾代石油人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注目成果: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1963年石油根本自給,跟著勝利、華北、中原、塔里木、長慶等油氣田的發現,1978年全國原油產量打破1億噸,2010年打破2億噸。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石油行業的發展歷程是我國動力業日新月異的縮影。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