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滿山間清泉的塘沖水庫黔東
墻體廣告美似仙境。山林屹立間,“塘沖水庫”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隨之是高聳的壩體,寬廣的水域,河風吹來,吹走夏天的熾熱,神清氣爽。
塘沖的美還在于潤澤灌溉之余,將水資源變成真金
白銀,托起沿河寨黔東
墻體廣告子人們脫貧致富希望。“自從水庫建成,配套建造的路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河流里四季都有水聲,最重要的,曾經的窮山惡水變成了金山銀山,我們脫貧致富有希望啦!”說起水庫的優點,滾馬鄉組織委員周天祿滔滔不絕。
修建水庫水電站將水資源變現
塘沖水庫是
貴州省“三位一體”規劃2012年度批復的主干水源工程之一,位于瓊水河上游滾馬鄉塘沖村河段,河水流經的5個寨子均是苗族聚居村落。
在村莊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瓊水河在數百年前曾經名叫“窮水河”,汛期水患頻發,秋冬時節河水斷流,沿河鄉民苦不堪言,后更名瓊水河,涵義流淌的瓊漿玉液帶領人們走向美好生活。
2018年,這個流傳百年之久的期望總算成真,塘沖水庫立項建造,群山屹立簡建起一座壩高53.5米,水庫總庫容5225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有了水庫保證,縣城供水問題解決了,水庫的天然調控使得河流下游旱澇災禍也解決了。
“水庫庫容有5225萬立方,縣城用水量用掉的僅有六分之一左右,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資源沒有得到利用,所以我們申報塘沖小水電作為
農村小水電扶貧項目,將富余的水資源變為真金
白銀,協助當地鄉民脫貧致富。”全程參與了水庫與電站規劃、建造的三穗縣水務局副局長粟多根介紹說。
說干就干,塘沖水庫隸屬電站裝機容量1500千瓦,年規劃均勻發電量475萬千黔東
墻體廣告瓦時,總出資1600萬元,中心資金投入608元,省級資黔東
墻體廣告金投入75萬元,其他917萬元資金由黔東南州水利出資有限責任
公司出資。
2017年2月,小水電站機電安裝結束進行調試。2018年4月1日水庫開端蓄水,電站開端試運轉。
順著粟多根手指的方向,在壩體腳下,一座小型水電站映入眼簾。進入廠房,三臺發電機運作不息,發電尾水用以河壩2000多畝稻田的遵循,一整個封閉鏈條循環不息。
二次分配沿河寨子均享盈利
又到一年分紅季,自2017年水電站建成,家住下德明村的何祖珍一家已接連兩年得到分紅,每年有500多元。“水庫建造太好啦,家家都能參與分紅,貧困戶多分一次,油鹽開支解決啦,政策太好啦!”何祖珍說。
據介紹,按照“國家引導、市場運作、貧困戶持續獲益”的扶貧模式,黔東南州水利出資有限責任
公司每年拿出中心出資608萬元的6%共36.48萬元用于支持水電站所在地開展,前三年將收益的60%用于貧困戶戶均分紅,剩余的40%用于沿河寨子人口均分,三年之后,收益將全部用于沿河村的公益事業。
自2018年建成,水電站交由黔東南州水投
公司運轉,將中心投入資金構成黔東
墻體廣告的財物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協助當地貧困農戶增收脫貧,滾馬鄉沿河四個村共有801戶3116人因此獲益。
截止現在,水電站已為4個村8013116人發放分紅72.96萬元,三穗縣滾馬鄉人民政府依據實際情況擬定了具體的分配計劃,建檔立卡貧困戶補助資金已實現結束。2019年的扶貧資金正在實現中。
水庫調控寨子里稻花魚香
從三穗縣城去往塘沖水庫的路并不平穩,新修建的路途正在平整,17公里的旅程走出了40多分鐘。
便是這條尚未修建完好的路途,滾馬鄉南部4個村3000多人已經期盼了多年。“以前路黔東
墻體廣告面沒有硬化,
摩托車可以過,小轎車底子上不來,現在好了,路就快修好了,以后坐車就能坐到家門口了。”一位鄉民樂滋滋道。
事實上水庫建造的優點不止于此,有了水庫的天然調控,現在沿河2000多畝分散稻黔東
墻體廣告田秧苗長勢旺盛,稻田里飼養稻花魚的人家遍地皆是。
下德明村是水庫下游的幾個村子之一,曾經一度飽嘗旱澇侵害。“雨季憂慮洪水進家,旱季心焦沒有水進田,年年都要抽水機才干牽強度過,現在河里隨時都是河水充盈的,下雨也不憂慮,可以調節,水好了,我們稻田里都養起了稻花魚,我自己家的3畝稻田一畝的產量在5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30元一斤計算,一畝地收入就能增加1500元左右,日子好過太多啦!”
現下,稻花魚成為了滾馬鄉幾個脫貧支柱產業之一,為貧困大黔東
墻體廣告眾帶去了增收脫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