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一中2019年度杰出奉獻獎、特別奉獻獎、自主招生杰出奉獻獎獲獎教師合影。 2019年4月4日,
萊蕪一中舉辦高三學生成人典禮。
萊蕪一中學生每天都要進行環校園主路1.2公里跑。9月2日,新學期開學典禮上,
萊蕪一中高三學生向祖國宣誓。
從光輝走向光輝
——
萊蕪一中歷史回顧
萊蕪一中始建于1952年,原名
萊蕪中學,1956年更名為
山東省
萊蕪榜首中學,1962年被確立為
山東省榜首批重點中學,1988年至今堅持“
山東省文明單位”稱謂。建校67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光輝走向光輝,已有6.7萬余名合格畢業生走出
萊蕪一中,為祖國各項事業的展開作出了奉獻。
建校以來,
萊蕪一中砥礪斗爭,頻創光輝:
1989年8月起,校園全面施行四制變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
萊蕪乃至全省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2001年起,校園施行“完善老校——開發新校——教育集團化”三步走的展開戰略,為校園展開樹立起了新的渠道;2005年暑假,
萊蕪一中全體遷入新校。校園進一步明確了展開方針:建造
現代校園制度和綠色園林式校園,實踐人文辦學思想,完結校園穩步調和展開和特征展開。隨著招生人數急遽添加,大量教師不斷涌進,校園邊建造邊辦理,在規劃擴張的同時完結了教育質量的穩步進步,在劃片招生的條件下,靠過硬的質量完結了全省一流、全國聞名。2006年至2018年選取清華北大51人(1977年至2005年選取清華北大33人)。
遷入新校以來,
萊蕪一中在辦學理念、機制建造、師德建造、培育形式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立異,從經驗型展開走向了科學型展開,在辦理、教育、校園文化等方面構成了明顯的特征。五大學科奧賽成果全省一流,自主招生全省搶先、全國聞名,雙一流高校選取人數堅持全省前列。
在教書育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
萊蕪一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進步教育研質量,堅持較高升學率的同時,要求教師們做到“五個回歸”,即:回歸到“育人”本質上,開全課程,執行“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回歸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抓好德育立異,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心思健康教育和學科育人途徑;回歸到“面向全體學生教育”,立足于進步學生素質,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回歸到爭做“四有好教師”的杰出心態,做專心從教、學生喜愛的教師;回歸到講堂教育“為思想而教”,學科教育“為培育才能而教”。
更多學生享受到自招優惠
2018年,
萊蕪一中奧賽成果繼續堅持全省搶先,共獲全國決賽金牌3人、銀牌1人,30名同學獲全國一等獎,位列全省前三;自主招生人數初審1038人次列全國第三,C9高校+人大自主招生初審排行榜全國排名32,
山東榜首;2016年、2017年自主招生全國排名榜首。2008年至今,
萊蕪一中共取得1600余項小發明小制作專利,在“全國青少年科技立異大賽”等立異類大賽中碩果累累,各個學科的各類大賽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杰出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引導下,
萊蕪一中構成了“奧賽+自主招生+雙一流選取”三個一流的辦學特征,取得了杰出的社會名譽。
奧賽是特長生培育的打破口。曾幾何時,面對奧賽,校園領導和教師們也是迷茫困惑。10多年前,校園組織外出學習調查,看到省內一所名校10多個學生取得奧賽一等獎的宣揚海報,非常仰慕。他們認識到,奧賽水平反映了學生的智力水平,更反映了教育水平和辦理水平,抓奧賽,便是一個打破口!
調查完畢后,
萊蕪一中樹立起了物理、化學、數學、生物、信息五大學科的奧賽社團,從年青教師中選拔了5名專職、8名兼職教導教師。2009年,奧賽初結碩果,3名同學獲省級賽區一等獎,取得了高考加20分獎勵和名牌大學的保送資歷,另有56人獲二三等獎。2010年1月,48級王拓同學以全省榜首名的成果獲全國高中化學比賽金獎,并被北京大學免試選取,完結了升學途徑的新打破。此后,
萊蕪一中的的奧賽培育駛入快車道。至今,
萊蕪一中學生已在全國奧賽中取得6金8銀10銅,省賽區一等獎138人,一舉成為奧賽強校,并造就了一支年青而優異的奧賽教導隊伍。奧賽作業極大地促進了校園尖子生培育,這些年,每年都會有數名同學因為奧賽成果杰出享受降分優惠被清華北大選取。
為了讓大多數同學享受到自招優惠,
萊蕪一中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科比賽實施了項目負責制,專人負責每項比賽。
2018年,有2名同學在作文大賽中榮獲國家級特等獎,47名同學取得一等獎;71名同學取得二等獎;83名同學取得三等獎,500名同學取得省級獎勵。2015以來全國中學生立異英語大賽共有45人獲全國一二三等獎;全國中學生英語才能比賽43位同學榮獲全國一等獎。學科比賽活動參加門檻低、學生參加度廣,獲獎人數多。
校園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立異活動和科技立異比賽。經過參加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取得了相關證書,具有了各類校園的自招資歷,具有了初審條件,進步了學生的學科才能和綜合素質。
校本研修把教育變成研討
萊蕪一中深入研討討論學生展開中心素質、學科中心素質的培育,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校本研修體系。這一體系,從辦理層面是“校園——年級——級部”,從施行層面是“教育學會——教研組——備課組”。經過施行這一校本研修體系,校園在質量進步、特征展開等方面完結了跨越式騰飛。
萊蕪一中這一獨具特征的校本研修體系是怎樣構成的呢?
萊蕪一中全體遷入新校后,招生人數急遽添加,年青教師不斷涌進。為了迅速進步年青教師的教育教育水平,進步校園教育研質量,校園先后邀請若干專家來校輔導講堂教育。經過專家輔導,確立了“把教育變成研討”的講堂教育及教研的輔導思想。
2010年上半年,校長陳傳軍提出“講堂教育三原則四要素”:“根底為本、啟發式教育、才能拓展”,教師方面“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學生方面“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側重“以學生展開為中心”“堅持素質教育在講堂”“堅持教為學服務”。此后,以“講堂教育三原則四要素”為輔導的教案、學案的編制在全校推廣開來。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2011年12月,陳傳軍又提出“講堂轉型”,要求從“改課”開端,執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從學生的可持續展開出發,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并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講堂教育。
萊蕪一中鼓勵各個學科把三年的課作為一個全體,對學科教育內容依照體系進行濃縮整合,壓縮打包,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后組織教育。這便是學科校本課程建造的輔導思路,即“文科閱讀引領,學科整合;理科實驗引領,分層教育”。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萊蕪一中成立了各學科教育研討會,教科室創辦并定時出版《
萊蕪一中教科研》校內雜志。教師隊伍建造側重“四項身手”的進步,一是做有學識的教師,二是做會研討的教師,三是做能出題的教師,四是做懂心思的教師;校園的教科研作業要做好“四個引領”,即科研引領、教研引領、活動引領、智庫引領。經過一系列扎實有用的作業,校園構成了濃厚的研討習尚,既扎實教育,又理論討論,經過課題研討進步了教研才能,做到了人人有課題,每個備課組都有研討。各學科教育研討會、各年級經常性地展開研討,在研討中思考進步、培育人才。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近年來,
萊蕪一中各學科教育研討會承當國家、省、市級課題20項,已檢驗結題9項;7位教師的課例被評為市級優課,張梅玲教師和王蕾教師的課例被評為省級優課,被推送參加教育部2018年國家級優課評選。
學生在參加中勉勵生長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萊蕪一中的校訓是“明德尚實”,堅持“成功始于做人,優異從心態開端”的教育辦理理念,一向堅持展開“讓標準成為習慣,爭做知榮明恥文明學生”教育活動。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萊蕪一中堅持編寫德育校本教材——《明德》,內容包括道德規范、學生中心素質、校史校情、校園文化、家校共建、規章制度、習慣養成、安全教育等內容,將各項要求量化成分數計入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并依此進行班級和個人評優樹先,以此來束縛學生的行為,養成杰出習慣。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校園每年都展開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植物節五節操活動。這些大型活動采納學生承辦制。每年一屆的運動會實施班級學生承辦制,拉贊助、編寫程序冊、裁判、精神文明獎評選等一系列作業全部由學生完結。為了成功承辦各項活動,各班學生踴躍報名,精心設計競標書,仔細組織有構思、新穎的競標講演。一旦競選成功,舉全班學生之力,全員參加,精心準備,仔細討論擬定活動方案,精心組織各項活動,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既講程序又有構思。增強了學生凝聚力、團隊精神、協作認識、協作才能、領導才能。
讓學生參加校園辦理進行自我教育。校園級部學生會、校學生會在必定程度上參加學生辦理,組織一些活動。校園每天一個值日班,值日班不僅負責衛生保潔,更多的是行使辦理檢查功用。學生到校園圖書館、實驗室、食堂、黨政辦公室、會計室、總務處等部門進行職業體驗。校園絕大多數班級實施了值日班長制度,人人輪流當一天班長,辦理班級日常作業,值日班長當天將班級辦理狀況尤其是個人一天作業感悟計入《班級日志》,許多班級的《班級日志》都成了寶貴資料。這些辦理活動為同學們供給了訓練渠道,進步了綜合素質。
萊蕪一中一向堅持月方案周主題的主題教育活動。每個學期伊始,校園就擬定主題教育活動方案,每月一主題。如11月份高一教育主題是立異探究教育,評選科學探究之星。周一升國旗典禮時,教師、學生國旗下的說話,每周的主題班會,周六視頻教育等都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活動。
萊蕪一中還擬定了《學生六大中心素質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依據六大中心素質細化擬定了30個主題教育內容,將這30個主題分化到每個年級10個月中,每月緊緊圍繞主題展開主題教育活動。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萊蕪一中各年級每學期都召開學生表彰大會;“星滿校園”工程每月的主題教育活動最終都要評出校園之星;每學期進行五星級宿舍評選;將獲獎學生照片在校園宣揚欄中展出,弘揚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山東萊蕪墻體廣告
校園展開研學之旅活動,校園帶領部分學生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展開活動,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喚醒他們為報效祖國而學習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