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西安9月18日電(記者李亞楠、姜辰蓉)“羊啦肚子手啦巾喲,三道道藍,我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過去,陜北農人站在黃土高坡上引吭高歌,悠揚、昂揚的曲調在山峁間回旋;現在,在位于
陜西省
榆林市榆陽區的陜北民歌博物館,穹幕影院、真人演唱、實景還原、民歌教學、錄音制造……觀眾可以經過傳統演唱與
現代科技交融的方法感觸陜北民歌的魅力。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
陜北民歌博物館是一座集保藏、陳列、展演、研究、傳播陜北民歌為一體的功能性音樂類博物館,布展面積約5680平方米。涵蓋傳統陜北民歌展區、革命歷史陜北民歌展區、新時期陜北民歌展區、陜北民間音樂藝術展區以及研究專題等6大展區。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
走進民歌博物館,首先可以在穹幕影院欣賞一段沉浸式的民歌扮演,在觀看展陳內容的同時,會不時遇到博物館從當地招募的民間藝人現場扮演經典民歌。博物館內配備的多媒體視聽設備可供游客隨意點播,有喜好的觀眾還可以按照展出的曲譜現場“來一曲”,博物館還貼心腸總結出秧歌的幾十種場圖,觀眾踩著秧歌步,配著歌手的現場演唱,博物館瞬時變成熱鬧的體會演出舞臺。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
1988年出生的周淋現在是陜北民歌博物館的一名簽約歌手,從小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喜歡上粗獷豪放的民歌。博物館建立后,周淋便憑著自己的好嗓子做了簽約歌手。博物館每周六還會為喜好民歌的市民開設公益性質的教學課,周淋兼任了200多名學員的訓練老師。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
黃土高原共同的自然環境和地理風貌,賦予了陜北民歌嘹亮粗獷的濃郁地方特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博物館建成后很受陜北和
內蒙古、
山西等地的觀眾喜歡,不少觀眾來過多次,有的扮演嘉賓就是從觀眾中挑選出來的。博物館去年5月建成以來,接待游客超過14萬人次。”陜北民歌博物館館長薛曉紅說。
山東菏澤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