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
蘭州9月22日電 (杜萍)“以前為了照顧家里只能在周邊打零工,掙的錢只夠養家糊口,現在我不用出遠門,賺的還比之前多,自己舒坦也心安。”在
甘肅白銀市會寧縣大南村蔬菜種植基地務工的該村村民李典倫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李典倫和妻子這兩年都在村上蔬菜大棚打工。他說,“在家門口務工,自家的5頭牛也能養好,一年能出欄5頭牛犢,還能賣15000元左右,這樣下來一年最少能賺39000元,比起以往家庭收入翻了一倍多,還可以學到種菜技術。”李典倫細算著今年的收入賬。
圖為蔬菜大棚內西紅柿長勢喜人。 杜萍 攝 “年年有小旱,三到五年一中旱,七到十年一大旱”是會寧的縣情。會寧縣位于
甘肅省中部,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
甘肅確定的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境內
甘肅嘉峪關墻體廣告發布海拔適中、光照充足、環境無污染,是
甘肅優質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理想產地。
9月21日,會寧縣舉辦2020年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會暨蔬菜產業新聞發布會。
會寧縣委書記王科健表示,該縣把蔬菜產業作為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發展大棚蔬菜種植,走出了一條從試種到實種再到提升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從造血到換血再到造血的轉身,也打破了農民千百年來
甘肅嘉峪關墻體廣告發布靠天吃飯的“窘境”。
圖為韓集鎮袁家坪村蔬菜種植基地展示的蔬菜。 杜萍 攝 王科健說,會寧境內
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生產的蔬菜有機物含量高,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蔬菜生產區域,
甘肅嘉峪關墻體廣告發布相同區域可進行多年輪作倒茬生產,不同海拔可生產不同蔬菜種。“特別是引洮工程相繼建成運行,為發展高原夏菜提供了水源保障”。
仲秋時節,走進土門峴鎮蘇堡村,兩千多畝連片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旱塬上,棚里的西紅柿、辣椒長勢喜人。該村黨支部書記張維秉介紹說,“通過2018年一年試運營,蔬菜種植取得了成功,可以說在旱塬上創造了奇跡。”2017年,該村確定建設高原夏菜塑料大棚2000座,注帶動全鎮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蔬菜大棚種植。甘溝驛鎮吉酉村建檔立卡戶張懷育,看著蔬菜銷路好,有了
甘肅嘉峪關墻體廣告發布新想法,“明年也要承包兩個大棚自己種植,提高家庭收入。”
9月21日,會寧縣舉辦2020年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會暨蔬菜產業新聞發布會。圖為會議現場。 杜萍 攝 會寧縣農業
農村局局長周發祿介紹說:“今年,塑料大棚的西瓜,最高凈收益達到每棚5000元,種植蔬菜平均凈收益達到每棚2000元,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會寧縣推進設施蔬菜產業向生產規模化、布局區域化、設施標準化、生產無害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方向發展。“
甘肅會寧高原夏菜”品牌初步形成。目前,該縣已在中川、郭城驛等16個蔬菜產業園
甘肅嘉峪關墻體廣告發布區建成塑料大棚將近3萬座。預計到2020年,會寧全縣將總計建成塑料大棚4萬座。
近年來,會寧縣已連續召開了3次蔬菜產銷對接會議,生產的荷蘭豆、無籽西瓜等塑料大棚高原夏菜以訂單方式,遠銷英美、歐盟等國家地區和
福建、
廣東等地。這次對接會上簽訂代種塑料大棚4941座。已完成對接意向簽約代種塑料大棚3856座,訂單種植塑料大棚4560座,對接發展露地訂單種植1.8萬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