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螺螄粉、香鴨、金桔、蜜橙……
聞香尋味識
柳州廣西柳州墻體廣告
秋風送爽,走在
柳州市背街小巷,就會嗅到空氣中彌漫的螺螄粉味道。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柳州人基于螺螄這一食材,創新推出如今譽滿天下的螺螄粉。螺螄粉、香鴨、金桔、茶油、蜜橙……從城市到
鄉村,從飯店到田野,四處都可以“聞”到
柳州特色味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道的香氣。
可以快遞的鄉愁
10月4日,央視新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聞頻道播出《壯美中國 美麗家鄉》節目介紹“
廣西三寶”,其中之一就是目前全國網銷量最大的食品
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沒有理由不上榜。目前,
柳州螺螄粉網上店鋪超過1.2萬家,擁有自主商標品牌超過200多個,日均銷量約100萬袋,銷售收入超過45億元,全國實體店鋪超過8000家,在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開有實體門店,它已成為享譽世界的美食。
從街邊特色小吃到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網紅食品,
柳州螺螄粉只用了5年時間。
2014年底,
柳州第一家螺螄粉預包裝生產企業誕生,開啟螺螄粉俏銷全球的“網紅之路”。
柳州利用互聯網推動,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讓螺螄粉成為“可以快遞的鄉愁”,讓遠在他鄉的人們不出門也能品嘗到正宗的
柳州味道。現在,袋裝螺螄粉批量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
“
柳州螺螄粉成為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典型案例。”
柳州市相關部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門負責人說,該市積極借助螺螄粉這張“可以食用的城市名片”策劃活動、營造話題,講好產業故事、城市故事、發展故事,推進城市形象國際傳播。
每個城市都有特色小吃,但不是每個特色小吃,都能像
柳州螺螄粉那樣成為網紅。究其原因,是
柳州人敢想敢干而且要干出
廣西柳州墻體廣告名堂的精神所造就的。
一方水土出一方特產
國慶長假期間,
柳州美食家陳偉一直在融水大苗山尋味。他新找到的美食,是苗山里的烤絲瓜:糯米、香菇、木耳、筍干、蔥頭、胡蘿卜等食材切碎,塞到絲瓜里封好,放在炭火上烤。“比烤魚烤肉還好吃”。
其實,與之媲美的還有另一種美食——融水香鴨。
有人這樣形容融水香鴨:“皮下脂肪少,肌肉鮮紅;煮熟后肉質細嫩,無腥膻味,香甜不膩,有香鮮味。”香鴨產量少,在
柳州市磨灘路開攤的覃先生經常從融水進購香鴨回來賣,每只1.5公斤重的鴨子售價98元,但只有熟客才買得到。
有記載,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融水開始養殖香鴨。如此算來,融水香鴨養殖已有200多年歷史。
“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涌出,鴨子天天用山泉水洗澡。”陳偉說。在山清水秀的環境里長大,香鴨味道自然香甜。
一方水土出一方特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柳州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也在不斷改善曾經被破壞的自然環境。上世紀90年代,由于忽略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
柳州一度出現生態環境惡化,成為我國四大酸雨區之一。從“九五”期間起,
柳州走上酸雨治理、生態重建之路。如今的
柳州,已是“全市綠樹成蔭、常年景觀豐富、四季鮮花常開”的宜居花園城市。
特色產品賺足回頭率
10月6日,
四川一名女士游覽
柳州后發微博說,她在
柳州旅游時被當地朋友推薦了很多美食和景致,無奈時間有限不能一一體驗,希望下次再到
柳州,體驗紫荊真秀色,花開時節動壺城。
柳州特色產品多,樣樣能賺足人們的回頭率。截至目前,該市已獲批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融水糯米柚”“融安金桔”“三江茶”“三江油茶”“鹿寨蜜橙”“融水香鴨”“柳江蓮藕”“魯比葡萄”8個,涵蓋水果、茶葉、油茶等特色農產品。
8月,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全區8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材料,報送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其中“
柳州螺螄粉”“成團大米”“柳城云片糕”3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來自
柳州市。如能獲批,
柳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將突破兩位數。
柳州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和發展螺螄粉產業,推動“
小米粉”成為“大產業”;還用發展特色農產品的方法,打造別具特色的工業產品,比如
新能源汽車E系列。
“我們正在構建具有
柳州特色的制造業發展新體系,加快建設高端、智能、綠色、高效的
現代制造城。”
柳州市主要領導說。
從農產品到工業產品,每一種特色產品,都是
柳州的一張名片。如今,無論在何處,當人們拿起一張名片時,會關注中國南方省區
廣西腹地的一座宜居宜業工業城市——
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