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東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目標,大力施行民政兜底脫貧攻堅方針,以“兜底線、保民生”為主線,全力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證,持續進步城鄉低保和特困救助規范,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處理”機制,集中開展專項救助活動,執行各項救助保證方針,狠抓低保動態處理,做好最低日子保證兜底脫貧、
醫療救助脫貧等作業,給困難群眾撐起了“保證傘”。
鄉村低保助力脫貧攻堅
“我叫馬玉,男,回族,1962年出世,民和縣轉導鄉王家莊村村民,家中有6口人,1個兒子已結婚,兒子兒媳在
西安一家拉面館打工,兩人月工資為6000元,符合脫貧條件,現請求退出貧窮戶,特此請求。”這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轉導鄉王家莊村建檔立卡貧窮戶馬玉,自愿自動寫給鄉政府退出低保和貧窮戶的請求。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記者了解到,馬玉這幾年為孩子治病醫治現已花去了七八萬元,如果沒有
鄉村合作
醫療的報銷,他家早已負債累累。由于這一現狀,在2015年開展的脫貧攻堅精準識別中,馬玉被歸入建檔立卡的貧窮戶范疇,當年11月份,馬玉一家6口人也被評為村里的低保家庭。但僅僅享用國家低保方針一年多的馬玉,自動提出退出脫貧請求,這是為什么呢?“2015年我被歸入建檔立卡貧窮戶,現在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一月有6000元的收入,家里養羊養牛也有了一些收入,現在村上有的家庭比我還貧窮,我這樣做便是希望把這項方針送給更需求幫助的貧窮戶。”馬玉對記者說。
像馬玉這樣依托低保兜底,并經過其他工業扶持脫節“貧窮”帽子的低保戶,在海東還有許多。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記者從海東市民政局了解到,2018年,全市低保目標有8.05萬人,建檔立卡目標6.68萬人,本年全市
鄉村低保規范進步380元,到達3700元/年,完成了城鄉低保規范“十連增”。十年間,
鄉村低保規范從1084元/年進步到3700元/年,增幅達341%。而與之對應的建檔立卡貧窮戶脫貧規范為3532元,
鄉村低保規范比扶貧線規范高168元,2018年底脫貧目標為3762元,
鄉村低保規范也將于2019年1月開端持續進步。
此外,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門發放
鄉村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暫時救助、
醫療救助等救助資金共4.15萬元、5.44萬元和2.10萬元,占全市精準扶貧總資金的37%、31%和12%,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供給了強有力支撐。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醫療救助促進健康扶貧
現在,海東市依然有許多因病致貧的家庭,這些家庭中的困難群眾或終年疾病纏身,或因突發狀況遭受暫時貧窮,開展工業有心無力。
家住安全區巴藏溝鄉唐寺爾村的村民倉達正才旦,在年青的時候就學會了藏雕,但因打工的有限收入家里依舊貧窮。“我兒子外出打工時發作了事故,醫治花了十幾萬元,讓我們一家陷入了困境。現在經過村干部們的扶貧幫助,治病不只有了保證,我還還上了欠款,都是黨的好方針讓我渡過了難關,我不能忘掉這份恩情。”倉達正才旦激動地說。現在,倉達正才旦運營著一家木雕作坊,作坊里的機器天天開足馬力出產,他的雕花產品熱銷全省,而脫貧后的倉達正才旦成了村里勤勞致富的典型。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有用處理貧窮戶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海東加大
醫療救助力度,全面發揮
醫療救助在脫貧攻堅作業中的扶持作用,將低收入家庭和開銷型貧窮家庭歸入
醫療救助,救助人群覆蓋全體城鄉居民;對參加根本
醫療保險的
鄉村低保、
鄉村建檔立卡扶貧目標在脫貧攻堅期間給予全額資助。一起,根據方針精力,海東進一步加強城鄉貧窮人口大病
醫療兜底保證能力,緩解貧窮人口大病、特殊病、慢性病費用開銷擔負,進步貧窮人口健康水平,有用控制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發作;深入開展重特大疾病
醫療救助,完善“一站式”即時結算系統,提升服務水平,發揮
醫療救助扶持脫貧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開展。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現在,全市
醫療救助目標18.67萬人中,不享用低保的建檔立卡目標有1.72萬人。2018年,已下撥
醫療救助金18480萬元,上半年共為2.5萬人發放
醫療救助金4969.92萬元。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補助資金惠及特困人員
特困人員是困難群眾中最困難、最軟弱的群體,比方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等。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是脫貧攻堅作業中的要點任務,保證特困人員的根本日子,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編密織牢民生安全網的重要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定要求。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家住樂都區碾伯鎮七里店東村的劉成應白叟,平常行動不便很少出門,自享用居家養老服務以來,她一個月最大的盼頭便是希望服務人員多來陪陪她。“她們每次來都幫我做這兒做那兒的,還陪我說話,比親丫頭還貼心啊!”劉成應說。近年來,我市開啟社會化養老形式,采納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法,鼓勵群眾團體、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社會作業服務機構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加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作業。像劉成應這樣的失能特困白叟,經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能夠享用到日子照顧、恢復護理、精力慰籍等全方位服務。
本年,海東全面執行特困人員根本日子補助和護理補助方針,足額兌現執行補助資金,做到“應保盡保、應養盡養”,保證特困人員同享全面小康效果。特困供養目標根本日子規范按城市最低日子保證規范的1.5倍執行,到達750元/月;照顧護理費按全省人均最低工資的20%、30%、60%分檔確定,分別到達300元/月、450元/月和750元/月。現在,全市已確定特困救助供養人員6909人,上半年發放特困救助金3752.51萬元。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此外,為避免因突發性困難致貧返貧,我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處理暫時救助,縣級民政部門暫時救助金批閱權限進步到10000元,鄉(鎮)人民政府暫時救助金批閱權限進步到2000元,有用處理了
鄉村困難群眾呈現的暫時性、突發性困難,減少了因病、因災等原因形成的致貧、返貧現象的發作。一起,為有力緩解城鄉困難家庭突發性的暫時困難,我市健全完善“救急難”作業自動發現機制,及時了解、掌握、核實轄區內居民遭受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狀況,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干涉,嚴防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作。2018年上半年,我市共為2.6萬戶困難群眾發放暫時救助金2575.86萬元。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完成無縫聯接
“按照
鄉村低保和建檔立卡貧窮人口各自識別認定的規范、程序等,我們分別把符合條件的目標歸入救助或幫扶范圍。對已脫貧退出的建檔立卡貧窮戶、邊緣貧窮戶等困難群眾,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歸入,保證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海東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長趙震宇說,我們加強對
鄉村低保目標和扶貧建檔立卡目標的動態處理,縣級民政部門根據
鄉村低保目標家庭人口、收入、產業變化狀況,及時增發、減發或停發低保金,并將動態處理狀況供給給當地扶貧部門。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記者了解到,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中
鄉村最低日子保證作業的施行定見》要求,
鄉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方針要分別從目標、規范、處理服務、考核評價、相關教助方針五個方面做好聯接。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現在,我市在94個城鎮全面建立統一受理社會救助請求的窗口,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處理”,清晰處理時限,做到各項救助方針有機聯接、救助資源合理整合、救助數據同享使用,保證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鄉村低保規范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窮戶和脫貧戶,都按規則歸入
鄉村低保,并為建檔立卡貧窮戶建立至少1年的漸退期,待其完成穩定脫貧后再退出低保。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
此外,海東及時經過網絡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方法加大“兜底”救助方針宣傳力度,真正把黨的好方針交到人民群眾手里,執行到困難群眾身上;建立
鄉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數據互通、資源同享信息渠道,完成動態監測處理和作業機制的有用聯接;建立督查問責機制,推進作業執行,實行“周簡報、旬分析、月匯報”制度,隨時開展交叉檢查,較真動硬;集中開展走訪入戶、現場督查,定期召開扶貧攻堅專題研究會議,發現問題,立行立改。經過這些辦法,讓“兜底”扶貧真正為貧窮戶撐起了“保證傘”。
青海格爾木
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