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向很關懷黃河流域的生態維護和高質量開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調查黃河流域生態維護和開展狀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要點區域生態維護建造提出要求。2014年3月,我到蘭考縣調研輔導黨的
大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程前往東壩頭鄉張莊村調查,那里也是焦裕祿同志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并首要獲得成功的當地。上個月,我在
甘肅調查期間專門調研了黃河流域生態維護和經濟開展。這次來又調查了黃河
河南段防洪等相關作業。
這一段時刻,我一向在思考黃河流域生態維護和高質量開展問題,有關部門也依據我的要求進行了仔細研討。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維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開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省份2018年末總人口4.2億,占全國30.3%;區域生產總值23.9萬億元,占全國26.5%。
千百年來,飛躍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同,撫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發生于此。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明中心,孕育了河湟文明、河洛文明、關中文明、齊魯文明等,散布有
鄭州、
西安、
洛陽、
開封等古都,誕生了“四大發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九曲黃河,飛躍向前,以堅韌不拔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質,是中華民族堅決文明自傲的重要根基。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
鄭州主持舉行黃河流域生態維護和高質量開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銜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具有三江源、祁連山等多個國家公園和國家要點生態功用區。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五大沙漠沙地,沿河兩岸散布有東平湖和烏梁素海等湖泊、濕地,河口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黃河流域自然景觀絢麗俊美,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谷險惡,壺口瀑布更是氣勢恢宏。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是農產品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黃河流域又被稱為“動力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是我國重要的動力、
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
河南調查。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眺望黃河
鄭州段。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區域,首要有漢、回、藏、蒙古、東鄉、土、撒拉、保安等民族,其間少數民族占10%左右。由于前史、自然條件等原因,黃河流域經濟社會開展相對滯后,特別是上中游區域和下流灘區,是我國貧困人口相對會集的區域。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處理好流域公民
大眾特別是少數民族
大眾關懷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安穩、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由于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水害嚴峻,給沿岸
大眾帶來深重災禍。前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統計,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流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
天津,南抵江淮。1855年,黃河在蘭考縣東壩頭鄰近決口,奪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現行河道。封建社會戰爭和軍閥混戰時期,更是人為導致黃河決口12次。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難以抵抗日軍機械化部隊西進,蔣介石下令扒決
鄭州北側花園口大堤,導致44個縣市受淹,受災人口1250萬,5400平方公里黃泛區饑饉比年,其時災區的悲慘狀況可以用“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來形容。
“黃河寧,全國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管理黃河的前史也是一部治國史。自古以來,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殿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可是,長期以來,受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屢治屢決的局勢始終沒有根本改觀,黃河沿岸公民的美好愿望一向難以完成。
二、新中國建立以來黃河管理獲得巨大成果
新中國建立后,黨和國家對管理開發黃河極為注重,把它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中央剛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造者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管理維護作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造大局,清晰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管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開展和
大眾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水沙管理獲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系統根本建成,保證了伏秋大汛歲歲安瀾,確保了公民生命財產安全。龍羊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發揮作用,河道萎縮態勢開始遏制,黃河含沙量近20年累計下降超越8成。施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流域用水添加過快局勢得到有用控制,入渤海水量年均添加約10%,通過引調水工程為華北區域提供了水源,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可持續開展。
——生態環境持續顯著向好。水土流失歸納防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顯著改進。三江源等重大生態維護和修復工程加速施行,上游水源修養才干安穩提高。中游黃土高原蓄水保土才干顯著增強,完成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庫布齊沙漠植被覆蓋率達到53%。下流河口濕地面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顯著添加。
——開展水平不斷提高。
鄭州、
西安、
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速建造,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動力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添加點不斷涌現。2014年以來沿黃河9省區1547萬人擺脫貧困,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加速推動,
大眾生活得到顯著改進。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黃河一向體弱多病,水患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杰出困難和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先天缺乏的客觀制約,也有后天失養的人為因素??梢哉f,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一是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后續動力缺乏,水沙調控系統的全體合力無法充分發揮。下流防洪短板杰出,洪水預見期短、威脅大;“地上懸河”形勢嚴峻,下流地上懸河長達800公里,上游寧蒙河段淤積形成新懸河,現狀河槽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米至6米,其間
新鄉市河段高于地面20米;299公里游蕩性河段河勢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下流灘區既是黃河滯洪沉沙的場所,也是190萬
大眾賴以生存的家園,防洪運用和經濟開展對立長期存在。
河南、
山東居民遷建規劃施行后,仍有近百萬人生活在洪水威脅中。
濟南墻體廣告
二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黃河上游部分區域生態系統退化、水源修養功用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嚴峻,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杰出;下流生態流量偏低、一些當地河口濕地萎縮。黃河流域的工業、城鎮生活和農業面源三方面污染,加之尾礦庫污染,使得2018年黃河137個水質斷面中,劣V類水占比達12.4%,顯著高于全國6.7%的平均水平。
濟南墻體廣告
三是水資源保證形勢嚴峻。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使用較為粗豪,農業用水效率不高,水資源開發使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生態警戒線?!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曾何等壯觀,現在要花費很大力氣才干堅持黃河不斷流。
濟南墻體廣告
四是開展質量有待提高。黃河上中游7省區是開展不充分的區域,同東部區域及長江流域比較存在顯著差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缺乏,源頭的
青海玉樹州與入海口的
山東東營市人均區域生產總值相差超越10倍。對外開放程度低,9省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12.3%。全國14個會集連片特困區域有5個涉及黃河流域。
濟南墻體廣告
三、黃河流域生態維護和高質量開展的首要方針任務我曾經提出,管理黃河,重在維護,要在管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歸納管理、系統管理、源頭管理,統籌推動各項作業,加強協同合作,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開展。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開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流、干支流、左右岸統籌策劃,一起抓好大維護,協同推動大管理,著力加強生態維護管理、保證黃河國泰民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開展、改進公民
大眾生活、維護傳承宏揚黃河文明,讓黃河成為謀福公民的幸福河。
濟南墻體廣告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維護。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全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流的差異。上游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修養區等為要點,推動施行一批重大生態維護修復和建造工程,提高水源修養才干。中游要杰出抓好水土堅持和污染管理。水土堅持不是簡略挖幾個坑種幾棵樹,黃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種樹,種什么樹適宜,要搞清楚再干。有條件的當地要大力建造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當地則要以自然康復為主,削減人為攪擾,逐漸改進部分小氣候。對汾河等污染嚴峻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動管理。下流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要做好維護作業,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濟南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