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8633,9名機組成員,119名乘客,離地9800米,34分鐘。”
如果說人的終身填滿了數字,那么這串實實在在發生的數字,便是紀錄片《放言高論》要講的故事。10月16日,由甘露執導的《我國機長》電影紀錄片《放言高論》首章在騰訊、愛奇藝等渠道上線,不到一天時間點擊量就飆升過千萬,有網友說:“看完這部40分鐘的紀錄片,又想去刷一遍111分鐘的《我國機長》。”
10月17日,人在北京的甘露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其間她共享了自己攝影《放言高論》的暗地和感觸,“這部著作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便是從頭審視生命的價值。”
10年前
“我親眼看到了那架停在河中的飛機”
很多人喜愛拿張涵予主演的《我國機長》和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薩利機長》做對比,兩部影片的主角都是用自己的英勇和智慧挽救所有乘客,并且都是依據實在事情改編。而這兩部影片,在甘露心中都具有十分重的重量。
2009年1月,甘露首次赴美進行紀錄片的學術交流,當月的15日,她正在紐約大學訪問時,薩利機長駕馭的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成功迫降,機組和乘客全員無恙。“其時薩利機長迫降的哈德遜河就在紐約大學周圍,我親眼看到了那架停在河中的飛機,同行的很多朋友還跑去攝影,所有人都對這個事情感到很不可思議。”甘露告知封面新聞記者,或許正是由于這件事,才讓自己對后來的《我國機長》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
當然,甘露接下攝影《我國機長》紀錄片的活,還有其他幾個不得不說的重要原因,“這部電影導演是劉偉強,我從《建軍大業》開始和他協作,作為一名香港導演,他這幾年一向在內地攝影主旋律影片,這是一個很招引我的點;還有一個便是保利博納的于總(于冬)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去年5月14日,川航3U8633的事情發生后,他就想把這個感人故事拍成電影,然后他找到我一同參加。”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而真正將甘露和《我國機長》綁定在一同的,竟然是這位女導演的“鄉愁”。甘露說:“我爸爸是
重慶人,媽媽是
成都人,川航3U8633從
重慶起飛,迫降
成都。我家也有親人在川航上班,每次我回
成都,只要有川航的飛機,我基本不會考慮坐其他航班的。其時這個新聞發生后,我也是隨時在重視它的發展。”北漂已久的川妹子甘露,毫不猶豫地要把《我國機長》的紀錄片拍成一部有情懷的著作。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10年后
“我攝影電影紀錄片,更喜愛把鏡頭對準普通人”
作為業內公認的“我國電影紀錄片第一人”,甘露在20歲的時分就開始跟拍張藝謀,《英豪》的紀錄片《緣起》是我國第一部獨立于電影之外發行的電影紀錄片,后來她又為《功夫之王》《赤壁》《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等大片攝影紀錄片。這么多年的職業生涯,甘露掌鏡的20多部電影紀錄片見證了一個職業的發展、一個年代的變遷,而《我國機長》紀錄片《放言高論》是其間十分獨特的一部。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放言高論》的首章《那一天》時長40分鐘,以新聞寫實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川航英豪機組處置空中特情的方方面面。片中既有電影《我國機長》的原型人物機長劉傳健、第二機長梁鵬、副駕馭員徐瑞辰,也有來自民航職業的各界專家對那起事情進行的專業解讀,還有劉偉強、張涵予等電影主創對電影重現事情的各自考量。不僅如此,紀錄片中還約請到了其時乘坐8633航班的乘客,他們也描繪了其時命懸一線的險境,共享自身驚慌失措的心思狀況。就像甘露所言:“我攝影電影紀錄片,不僅僅是拍電影本身,而我更喜愛把鏡頭對準在普通人身上,比如第一章,咱們并沒有神化劉傳健,他是一個英豪,也是一個平凡人;他是一名機長,也是一位父親。”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放言高論》的片頭里,一只蜻蜓和一架民航飛機重復在畫面中切換,這讓人聯想起生命的輕盈與厚重,這個頗有隱喻的組織也出自甘露的創意。她說:“有一次我在機場周圍就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蜻蜓,它們讓我想起了飛機。”甘露以為,不只是蜻蜓有生命,那些搭載著乘客的飛機相同也有生命,這種感覺在那些機組人員,尤其是機長心里應該是最為明顯。“拍片的時分,我經常聽到機長們把自己駕馭的飛機比喻成戀人,在他們眼中,飛機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活生生的。”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在甘露的朋友圈里有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是孤單發光的星體。真正的英豪,在年月靜好時,是支付愛與溫暖的平凡人;在危機出現時,他們化為英豪挺身而出。世界上或許沒有什么偶爾,有的只是必定。”在接受采訪時,她又詮釋了《我國機長》紀錄片的精力內核:“這部著作和生命有關,表達了咱們對生命的敬畏。”
甘露在攝影過程中,也和不少扮演乘客的那些跟組藝人有過很深化的聊天,“不少藝人都是90后、95后,他們通過這次《我國機長》的攝影,好像都感悟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以前他們以為生活更多的是那種按部就班,而現在覺得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更重要。”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