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眴翁锓嫉囊簧?,是跟評書藝術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出身于曲藝世家的他,24歲便正式登臺,說了56年的評書。從“30后”到“90后”,他的嗓音,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也見證了評書藝術在他口中的輝煌時期。
《三俠五義》里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慷慨故事;《白眉俠》中為保國泰民安而不顧個人安危的俠客風骨;還有《亂世梟雄》里張作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單靠一張口,單田芳就為觀眾們勾畫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武俠世界,展示了變幻莫測的評書藝術。當然,單田芳的評書代表作數不勝數,除此之外還有《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水滸外傳》等等。
在單田芳的評書生涯中,他是全國出版評書最多的評書演員。自1981年以來,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評書,其中《大明英烈》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他的評書風行全國大江南北幾十家廣播電臺,《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時,聽眾多達六億。
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單田芳獲得終身成就獎。當時已經78歲高齡的他,依舊行走在評書藝術之中,深耕不輟。單田芳曾說過:“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咸,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閑。”這樣看來,他似乎已經將人生的風雨,融入到了他所說的評書之中。
世間再無“且聽下回分解”
去年年底,單田芳還在微博上與網友互動,詢問各位網友:“一直想了解大家最愛我的哪部評書?哪個人物?為什么?”這條微博的評論達到一千多條,被轉發了將近五千次?,F在互聯網上的主力軍“80后”、“90后”,大多都是在單田芳的評書聲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微博下討論紛紛,有的說喜歡“一代梟雄”張作霖,有的說喜歡“臉皮厚”的房書安,也有不少人喜歡“白眉大俠”徐良。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當時,單田芳也是興致高漲,不僅回復了很多網友的評論,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房書安,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一個受人喜愛的丑角,詼諧,幽默,膽小,重情義?!?a href="http://www.zzkailai.com/sichuan"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可惜的是,不過數月的時間,傳來的便是單田芳病逝的消息。而此消息公布不過片刻,“單田芳去世”的消息便封頂微博話題頭條。網友“思雨夢江南”在微博上寫下:“小時候,經常坐在炕上,聽著單田芳先生的評書,媽媽或在織毛衣……愿單老先生走好,感謝您的精彩評書,為我的童年更多添一份歡樂與記憶。”
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與世長辭,56載的評書生涯,帶給世人無數的傳奇故事,留給后人無盡的寶貴財富。他是幾代人的回憶,也是評書藝術史上難以磨滅的烙印。正如網友所言:“自他走后,世間再無‘且聽下回分解’”。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杜恩湖李雨心
巴蜀笑星紛紛悼念單老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單田芳曾來
成都“泡茶館”與李伯清共話“南北評書”
9月11日下午,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的消息傳到
成都,李伯清、廖健等一眾巴蜀笑星,紛紛表示沉痛悼念。廖健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幾年前,單田芳來
成都,我和師父李伯清在武侯祠,接待過單田芳老師,與單老交流過南北評書藝術?!? 單田芳生前與
成都有著不淺的緣分。2007年4月,當時已經72歲的單田芳第一次來到
成都游玩,他感慨于
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是沉迷在老茶館的蓋碗茶中。他先是參觀了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旅游勝地,又品嘗了不少
成都當地的特色小吃。后來更是專門跑到茶館去喝蓋碗茶,體驗了一把地地道道的
成都人生活。“這次來了才發現
成都的茶館真是太好了!”單田芳不僅對
成都的茶館文化贊不絕口,還順便贊了一把
成都的茶,感嘆
成都茶館“適合
大眾”。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同年8月,單田芳再次來
成都,跟本土散打評書的創始人李伯清,上演了一場“南北評書”的交流碰撞。他們在武侯祠相見恨晚,共話“南北評書”的差別和發展。在兩人會見的當天下午,李伯清率領四位弟子廖健、閔天浩、叮當、萬喜,早早地趕到了武侯祠。當單田芳握著一把折扇出現在門外時,李伯清連忙跨步相迎。兩位大師先是隔著門檻相互作揖,隨后四手緊握。在寒暄之后,李伯清向單田芳送上自己手書的“書壇泰斗”以及親
手繪寫的折扇作為見面禮。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一位是名震華夏的評書泰斗,一位是本土散打評書的創始人,兩人相見,自然免不了切磋一番。李伯清先是命四位弟子展示了各自的拿手絕活。隨后,李伯清還親自出馬,即興散打了一段發生在單田芳身上的逸事。單田芳也不甘示弱,起身表演了一段傳統評書《張作霖手黑》。南北評書的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讓現場所有人大飽耳福。
遺憾的是,單田芳的辭世,也讓這樣的場景成為了絕唱?!拔蚁騿翁锓紝W到了寶貴的評書藝術,單老師去世,我們表示深切懷念?!绷谓≌f。
四川內江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