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匯川區堅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按照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要求,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聚焦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圍繞政務服務“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只上一張網、只跑一次腿”理念,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讓營商“軟”環境培育發展“硬”實力。
夯實基礎,辦事只進“一扇門”
走進占地7180平方米的匯川區政務服務大廳,只見兩層大廳內148個辦事窗口一字排開,前來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
據了解,匯川區政務服務大廳
遵義墻體廣告自6月10日建成投用以來,全區具有行政審批服務職能的35個單位已全部入駐,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政務大廳辦理。
同時,招
遵義墻體廣告商引資項目代辦、供電、供氣、供水、郵政、
電信、刻章和廣電等公共服務部門進駐政務大廳,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得以實現。
日前,在政務大廳看到,新配備的自助打印機、自助查詢機、自助辦理機、自助照相機等一系列智能服務設備倚墻而立。
“以前如果忘了復印資料,還要到外面找復印店,現在在大廳就能免費復印
遵義墻體廣告,方便多了。”前往大廳辦事的群眾陳正玲告訴記者,此舉不僅縮短了辦事時間,更節約了辦事成本。
除此,匯川區還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轄區所有鎮(街)、村(居)全部建立政務服務大廳或便民服務站,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方便群眾就近辦事。
優化結構,辦事只
遵義墻體廣告到“一個窗”
依托新政務大廳這一載體,匯川區在只進“一扇門”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主動探索求變,實施“一窗式”改革。
取消分類設置窗口、審批事項歸口至統一科室綜合審
遵義墻體廣告批辦理、實行綜合收件……改革首先在各入駐單位內部實施。
同時,為推動更大范圍“一窗式”改革,匯川區將業務性質接近、關聯性
遵義墻體廣告大的事項進行整合,明確牽頭單位,實現多個單位事項綜合至一個窗口受理。
今年以來,匯川區市場監管局牽頭設立“企業開辦”窗口,
遵義墻體廣告把企業注冊、公章刻印、稅務登記三個環節納入一窗辦理,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5個工作日;區住建局牽頭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將住建局、發改局、自然資源局的窗口和項目建設審批事項進行整
遵義墻體廣告合,實現80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除此,大廳還設立綜合窗口、集成套餐服務窗口,采取單位授權、政務中心安排人員辦件工作模式,對多個授權單位的事項集中統一辦理。
目前,綜合服務窗口
遵義墻體廣告已實現區商務、民宗、宣傳部、檔案局等8個部門事項一窗受理,區統計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及科技局3個部門業務一窗咨詢;集成套餐服務窗口一窗提供40個“集成套餐”服務的受理與咨詢。
打破壁壘,線上辦事“一張網”,如何促進“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
匯川區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堅持“清單之外無權利”,及時調整編制全區職能部門權責清單,梳理行政權利事項2854項、公共服務事項178項,并通過不斷優化網上申請、受理、審查等流程,力促“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
目前,匯川區32個區直部門、14個鎮(街)、136個村(居)全部接入
貴州政務服務網,進駐網廳的區級部門事項2518項、鎮(街)事項161項、村(居)事項900項,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對網上審批系統辦件量實行月度通報,推動“一網審批”工作向縱深開展。
暢通梗阻,群眾只跑“一次腿”
全面清理事項辦理“跑腿次數”,實行清單化管理,找準當前辦事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暢通“梗阻”環節,是實現群眾只跑“一次腿”的首要保證。
2018年,按照“六個一律”要求,匯川區梳理出證明材料348項,取消109項,取消率達31.32%。2019年,按照
貴州省司法廳《省司法廳關于公布
貴州省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清理結果的函》,10月再取消29項證明事項,“減證便民”工作穩步推進。
如今,匯川區市場監管局窗口推進工商登記電子化,工商登記“24小時不打烊”“零見面”;政務大廳免費為辦件群眾提供郵政快遞送達服務,實現群眾“足不出戶,輕松領照”;引入申領營業執照“一體機”,實現“申請不見面、領照全天候”……“減證便民”,不僅讓群眾跑路次數減少,也讓企業開辦跑出新速度。截至目前,匯川區通過半程電子化核發企業營業執照2532戶,通過全程電子化核發企業營業執照626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