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縣里將對新安江及主要支流實行全年禁捕,今年底所有漁民都要退捕上岸。”凌翔說,這些天他與妻子算計,準備利用眼下的晴好天氣,把退捕的補償資金投入到農家樂項目,改進設施擴展招待規劃。
安徽合肥墻體廣告 36歲的凌翔是新安江畔的歙縣武陽鄉正口村漁民,一直靠養魚捕魚為生。他家里原來有1600多平方米的網箱,一年養魚收入最少有5萬元。2011年,國家施行新安江生態保護,流域內的網箱悉數退養,凌翔的主業也由養魚改為捕魚。凌翔腦筋活絡,除漁汛期下河捕魚外,還在網上銷售菊花、茶葉等當地土特產,年收入與網箱退養前根本適當。2017年,凌翔從當地越來越興旺的村莊旅游中發現了商機,用網箱退養的補償款,在鄉政府所在地的武陽村開了一家農家樂,平常自己捕魚、妻子開店,全家一年收入有8萬多元。
安徽合肥墻體廣告 “從退養到退捕,從水上到岸上,雖然不太適應,但保護好新安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我們都能了解并支撐。”凌翔說,黨和政府特別關心漁民上岸后的生產日子,不只有補償資金和過渡期日子補助,還通過處理養老保險、作業安置、產業幫扶等方式,解決我們的后顧之憂。
安徽合肥墻體廣告 在武陽鄉一處叫“潭頭”的地方,沿新安江支流大洲源河岸邊有一塊約40畝的河道灘涂地,已開始完結土地清表。武陽鄉政府的同志告知記者,曾經這里栽培油菜、蔬菜、茶桑等農作物,如今已規劃建造生態景觀濕地,將栽培黑麥草、蘆葦、荷花等植物,打造美麗村莊建造的生態節點。
安徽合肥墻體廣告 據歙縣農業
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縣里啟動了新安江108米回水線下低洼易淹區退耕還林還濕,修復岸線生態,削減農業面源污染,并將退犁地監管歸入河長制及生態巡護員作業職責。截至12月14日,歙縣沿江城鎮1564戶持證漁民退捕率達98.2%,新安江108米回水線線下低洼易淹區的3101畝犁地完成悉數休耕,種草栽樹、建造生態濕地等作業正在加快推動。歙縣新安江沿線城鎮的退捕退耕一次性補償資金逾1.2億元。
安徽合肥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