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堂弟在朋友圈曬出圖片:就在故土的贛江河岸邊,一下摸到滿滿四桶田螺,有幾百斤。他心里的那份愜意,讓鄉親們向往不已。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這是父老鄉親創衛常態化后的一個光輝片段,現在的贛江,更是靜水流深碧波粼粼,兩岸深濃如黛,失蹤多年的田螺,開始留戀這方美麗的凈土。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前年,湖江鎮政府為維護贛江兩岸的生態風景,禁止在贛江兩岸挖掘沙石;上一年,鎮政府嚴峻禁止在故土的小河里用藥藥魚、用電電魚、用炸藥炸魚。這也是鄉親們共同的呼喊,他們也想復原上個世紀野生河魚成群嬉戲的畫面,包括最有故土泥土氣味的田螺。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現在,故土的田螺已在贛江的河岸邊捷足先登了,我不知道此刻是它們避禍離鄉后在外不服水土,仍是它們聞到了久違而又親切的泥土氣味,在追青逐綠的日子里,喜愛天藍水清的贛江了?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如歌的年月總是與景同馨,2018年7月,一位村干部自掏腰包買了3000尾野生河魚魚苗投放到小河中,并贈送了一些魚苗給貧困戶飼養,他想復活野生河魚昔日的風景,想留住故土野生河魚這一珍貴手刺。春節的時分,就有些村民在小河捕捉到一條條有一兩斤重的野生河魚。雖然此次田螺的悄然現身與他的義舉無關,但它的命運跟野生河魚的命運一樣,與故土長時間創衛還有守護生態凈土的文明理念有關。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此刻,我非常懷念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土小山村,驚蟄雷聲還未敲響,犁耙的光芒瞬間擦亮小山村,老牛幽靜的目光也鮮活起來,泥浪翻滾的郊野里,除了風吹油菜花的芳香外,四處更是彌漫著豬牛欄糞的氣味、柴火灰拌人糞尿的氣味,那是春耕原始陳舊的一個畫面,他們很少用化肥,只用農家肥,這是田螺、野生河魚、蝌蚪……最喜愛的一種氣味。此刻,它們也熱烈起來,為稻而歌。水溝里、禾圳旁、稻田里都有它們成群嬉戲追逐的畫面。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我跟小伙伴們一樣,喜愛把手伸進小河的石洞里去抓石斑魚,喜愛掀開石頭抓螃蟹,當然,我最喜愛的,莫過于提個鐵桶到池塘里摸田螺。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 尤其是趕上端午、中秋、春節這三個傳統佳節,寂靜的小山村更為熱烈。大人們總會到池塘、水庫的角落挖一個個大的缺口,放水捕魚。這是我最喜愛看的一個畫面。我喜愛看大人們用竹篾織造的大草簍去“罩”魚,捕魚人的“凌波微步”與魚的跳動閃挪更是讓整個村莊嗨翻了,當然,我更喜愛看池塘里遍地皆是的田螺,我最樂意看它們用嘴巴吸著泥土的姿勢,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吸著母親的乳汁,令我沉醉。
本認為,故土的田螺和野生河魚一樣,只會成為我們小時分的一個記憶片段,沒想到,現在在生態環境維護的種種辦法下,我喜愛的田螺又在故土的河岸邊繁衍生息了。
江蘇揚州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