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討院9日披露,該院推出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現旅游技術,將數字洞窟的虛擬畫面與真實的莫高窟實景實時交融,這種“沉浸式”洞窟數字體驗方式,讓游客既有參觀真實洞窟的體驗,又可明晰地觀賞到精巧的石窟壁畫彩塑藝術。
敦煌研討院院長趙聲良引見說,2019年3月以來,該院跟華為協作,采用華為最新的河圖技術來展現敦煌藝術,能夠讓觀眾在洞窟外用華為
手機看到洞窟內細致的壁畫內容。這樣既能夠減少游客進洞窟的時間,到達維護洞窟文物的目的,又增加了觀眾取得的信息量,到達了文物維護與開放應用的均衡,也探究出一個發揚敦煌藝術新的途徑。
該技術采用華為最新發布的人工智能河圖平臺,應用數字敦煌的成果,為觀眾在參觀莫高窟時帶來設身處地的奇幻體驗。
翻開
手機界面,靈動心愛的九色鹿立刻“跳”了出來,輕盈舞動的飛天仙子環繞在游客周身,隨著游客的旅游道路向前躍動,與其近間隔互動。該技術還可提供莫高窟實景導航,虛擬信息標牌標注莫高窟的位置與朝代,加強參觀者對敦煌藝術的體驗感、接近感。
敦煌研討院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端用數字化技術保管敦煌石窟的研討探究,經過近30年的努力,已構成了豐厚的敦煌洞窟的海量數據資源,并完成了數字敦煌的全球共享,為敦煌石窟的維護、研討和發揚各項工作的開展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敦煌研討院稱,將來將與華為繼續協作,依托該院學科優勢、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發明出愈加豐厚多彩的莫高窟藝術虛擬體驗內容,效勞于全世界喜歡敦煌藝術的觀眾,讓莫高窟的藝術走出洞窟,走向世界,讓世界愈加理解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