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北的貧窮
鄉村里,每個孩子最好的出路便是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畢業后在大城市中能有一份面子的工作。但是,出生在
平涼市莊浪縣大莊鎮杜家村的果小五,作為家族史上第一位大學生,卻在畢業后,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回到
鄉村老家賣起了蘋果。
大學生回家鄉創業父老鄉親不了解
“果小五”是杜小斌的網名。90后的他于2014年畢業于
甘肅農業大學,曾在北京從事農產品網上銷售工作。他先后調查了北京、
廣州、
長沙及
蘭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細致理解這些市場的農產品銷售狀況,并著重比照了全國各個產區的蘋果,發現家鄉的蘋果有特性,不只質量好而且外形周正,潤滑紅艷,顏值十分高,還有自然的果香味,十分合適在網絡上銷售。他積聚了一些電商經歷后,于2017年8月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老家推行家鄉的蘋果。
假如依照家人想象,果小五應該選擇在大都市打拼,可有著創業幻想的果小五,回到家鄉開了一家小
公司,做生鮮水果同城配送。但由于經歷欠缺和資金問題,2017年底回到家鄉的第一次創業就以失敗告終。
“辛辛勞苦把你養大,傾全家之力供你上大學,你跑回家干什么?”“你在大北京,全家都榮耀,如今蹲在家,你怎樣去賺錢!你怎樣會有長進!”這些埋怨的話語不時充滿在果小五的耳邊,果小五很受傷,聽完和往常一樣回到辦公室旁的房間睡覺,說不通父親,他就不回家,躲著家人。
“那個時分,我真的很狼狽,很窩囊,但我還年輕,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想做點事,想創業。”果小五說,“之前上大學的時分回到家,鄉親會熱情地打招呼。后來回村里都沒人理。家人和鄉親們都不了解,上了十幾年的學有啥用,還不是回家種地賣蘋果。”
網上開店賣蘋果跌倒了再爬起來
果小五雖說壓力很大,但他卻仍然很有自信心,一心想把家鄉的蘋果賣進來,幫種了一輩子地的父親和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果小五走訪
上海、北京等地的農產品市場發現,雖然家鄉的蘋果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紅珍珠”,但在競爭劇烈的傳統批發市場里,銷售十分艱難,基本沒出路。他嘗試在互聯網電商銷售,也不賺錢。
“在電商平臺上,一天只接十幾個單,賺的錢還不夠飯錢。傳統電商需求一個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大量的推行資金,但我沒有,所以效果不好。”果小五想起本人在北京一天能賺幾百塊,如今一天連個飯錢都掙不上,眼看著賣不進來的蘋果爛掉,高出他人的收買本錢、宏大的銷售投入讓果小五心里特別難受。
面對壓力,他不敢通知家人,也不敢讓鄉親們曉得。喝一頓悶酒,擦干淚水,果小五又開端了工作。
多方努力粉絲認可
那段時間果小五經常失眠,睡不著覺。一天清晨,他忽然收到了一條好評:“果小五的蘋果的確不錯,滋味、口感與超市不一樣,可謂貨真價廉。”“固然在傳統電商平臺訂單量很少,但是仍然有人喜歡和認可我的蘋果,我一下子很打動。由于它讓我認識到本人選擇的方向沒錯,產品也沒問題,只是我的推行辦法戰爭臺不對。”果小五興奮地說著。
經常在今日頭條看新聞的果小五發現,很多大V在平臺上賣當地農產品,果小五就想試一試。2018年8月,果小五在網上偶爾發現有扶貧達人鍛煉營的招募信息。他決議拼一把。最終果小五以優秀的成果拿到了扶貧達人的培訓認證。
培訓成果優秀的果小五,賣的又是貧窮縣的優質農產品,很快勝利申請到了山貨商家資歷,在頭條上終于有了本人的店鋪。讓人驚喜的是——開店才幾天,他就賣出了200多單的成果。訂單的增加給了果小五極大的自信心。“一個人的力氣是有限的,鍛煉營里的小同伴們也幫了我很多忙。我拍好素材,結合了10個開通抽獎功用的同窗,每人提供5件小包裝蘋果作為抽獎獎品,讓大伙幫助賣蘋果。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銷量增加了,一天銷進來了150單蘋果呢。”
電商創業的果小五成名了
經過扶貧達人的鍛煉與同窗們的協助,果小五的網店獲得了近3000單、17萬元銷售額的好成果。“扶貧這事,要不斷做。創業這個幻想,永遠不會停。”網上蘋果銷量的增加和鄉親們的認可,讓果小五更有自信心,也愈加堅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內一些網絡平臺結合推出了“共同抗疫、八方助農”的促銷活動,選擇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經過直播、藐視頻等方式在今日頭條、抖音和西瓜視頻等平臺上推送,果小五的莊浪蘋果被選為助推的優質農產品,不到15天時間,果小五經過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等平臺賣進來了11萬斤莊浪蘋果。3月27日,副省長張世珍在莊浪縣調研時,理解到果小五的狀況后,給予肯定,并鼓舞他好好努力,把引領與協助鄉親脫貧致富的事業做好。
從去年至今,果小五已網銷蘋果20多萬斤,僅今日頭條的網店銷售了1.98萬單蘋果,2萬多箱。往常,果小五不只是他的網店名,還成了他的名字。“鄉親們如今不叫我原名,而叫我果小五。”他說。今年,果小五給本人定了一個小目的:網上銷售6萬單,讓莊浪梯田蘋果銷進來,叫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