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溝壑縱橫,山高坡陡。全縣109個行政村有1111個村民小組。村民大多分散寓居,遠遠地“見個面面容易”,近間隔“拉話話難”。
“
下鄉一周,吃住在村民家里。”對志丹縣委書記李建強來說,這是常有的事。固然路途悠遠,但他就是想和
大眾多拉拉話,聽他們的真實想法,處理他們的實踐艱難。
“山還是那座山,地還是那片地。要用工業化理念開展
現代農業,以運營企業的理念運營農業,讓土地完成資源效益最大化。”李建強說,土地資源增值,農民就會增收。
李建強率領全縣上下,將義務和擔當化作動力。2017年以來,志丹縣投入2.98億元開展蘋果產業。依照“蘋果+特征種植+特征養殖+其他產業”的
現代農業規劃,全縣建立17條蘋果產業帶、3個棚栽業集中區、46個范圍化養殖場。2019年年底,志丹縣貧窮發作率由2015年的4%降落到0.2%,建檔立卡貧窮
大眾人均純收入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3%。
理念引領行動
荒地“長”出新希望
3月27日,李建強驅車近2小時,來到間隔縣城87公里的義正鎮稠樹梁村。在28.6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圍,山坡上梯田成片、果樹排列有序,處處煥發著勃勃活力。
“老鄉,在這兒收入咋樣?”看到在地里忙活的村民賀洋全,李建強走上前去。
“一天100多元,這是過去一畝地一年的收入哩?!蓖恋厝牍?、家門口就業讓曾經脫貧的賀洋全充溢自信心。他說,跟著龍頭企業干,還能學技術。
過去,賀洋全家30多畝地廣種薄收。無法之下,他和許多村民一樣,選擇外出打工。2016年,1124人的村莊,只剩下300名老人和孩子。
“
鄉村開展產業最大的艱難就是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2017年,縣上引進的陜果集團在村上流轉5200畝地建果園?!?a href="http://www.zzkailai.com/2007/"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
鄉鎮包村干部蘇志盛說,起初,
大眾擔憂“沒土地怎樣生活”。鎮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大家終于明白變革的益處。
如今,除了有護林員公益崗位、養殖湖羊、種植果園帶來的收入和低保保證外,賀洋全還有土地流轉費、務工費,年收入5萬多元。
“這兩年,外出村民陸續回來,主動流轉土地。”村黨支部書記李世東說,“荒了20多年的4000多畝土地,往?!L’出新希望。如今全村6010畝地簡直都種了蘋果?!?br> “目前,我們在全縣8個
鄉鎮種植果園2.1萬畝?!标児瘓F志丹
公司經理王占新說,去年,
公司支付稠樹梁村務工費110多萬元,讓
大眾有了穩定收入。
“下一步,縣上還會支持企業建大型倉儲冷庫和養殖場?!崩罱◤娬f,要讓蘋果“吃”上
有機肥、賣上好價錢,讓蘋果產業為果農增收。
思緒決議出路
全村1355畝蘋果賣了380萬元
2升
小米、4升黃米、兩個碗、一口破鍋,這是30年前李生琴的家當。說起以前的恓惶日子,她的淚水總是滑落臉龐。
50歲的李生琴是永寧鎮土門村黨支部書記。去年全村1355畝蘋果賣了380萬元,人均年收入1.4萬元。李生琴快樂地說:“如今日子好得很?!?br> “村上還有什么艱難?”李建強問。
“大家還是想多學些技術?!崩钌僬f,這些年,多虧了各級干部,他們用學問技術為
大眾開啟致富之門,讓大家越干越有奔頭。
李生琴就受益于此。原先家里有12畝果園,控制了種植技術后,她去年又流轉村上局部土地,土地總面積達52畝。
這幾年,志丹縣每年拿出7000萬元,用于果園項目改造,大大改善了蘋果產業消費條件,進步了
大眾的積極性。
“干部要帶著
大眾一同干?!崩罱◤娬f,往常,縣級指導包抓萬畝蘋果產業帶,鎮辦黨委委員包抓包建100畝以上果園,
鄉鎮副科級干部、駐村工作隊隊長及第一書記包抓包建50畝以上果園,村支書、村主任自建果園到達50畝,
大眾干勁十足。
11家龍頭企業、15個“三變”變革基地、365家農民專業協作社、3000戶家庭農場、各村產業大戶等讓土地“活”起來了,讓
大眾動起來了。
“好日子還在后頭哩?!崩罱◤娫捳Z一出,李生琴開心腸笑了。
盤活促進放活
綠色工廠建在
大眾家門口
道路兩旁,順寧鎮保娃溝門村600多座大棚綿亙幾公里,一個個建在家門口的綠色工廠繪就出美麗的
鄉村畫卷。
“李書記,嘗嘗這草莓,滋味可好了?!辈肺南紝偛烧牟葺f給李建強。
“這幾天價錢咋樣?”李建強擔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果農收入。
“年前每斤80元,如今每斤50元,市場供不應求?!辈肺南伎鞓返卣f,鎮村有人擔任教技術,銷售由協作社擔任聯絡。她盡管打理大棚,一年能掙10多萬元。
大棚里,自動卷簾、水肥一體滴灌設備齊全,干活省時省力。
“機械化水平高、勞動強度低,產品質量高、銷路好、售價高?!崩罱◤娬f,
現代農業就是要改動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方式,展開組織化范圍化運營,主動走向市場、搶占市場。
不遠處,村民任華的10座大棚蔬菜長勢正旺?!斑@是去年7月底引進的火龍果,今年7月掛果。一年產七八茬,3年后豐產,每棚收入近10萬元?!比稳A給本人算了一筆賬。
不只如此,任華還參加2個協作社,帶動8戶貧窮戶,讓貧窮戶不但有務工費、分紅,還能學技術。
“要讓最窮的人富起來?!崩罱◤娬f,縣上為全縣109個村制定了三年開展規劃,從根底設備、產業建立、人才隊伍、組織建立、
鄉村管理等方面助推脫貧攻堅,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綠色,是收獲的希望,是生活的底色?!崩罱◤娬f,“我們要用科學的辦法,走綠色循環農業路子,把脫貧攻堅與
鄉村復興分離起來,讓黃土地煥發出新時期的生命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