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持家與人友善,手足相助夫妻相從,這是我們的家訓,也是我們致富的法寶。”在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烏遜嘎查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現場,面朝鄉親鄰里,背靠“草原學習輕騎兵”紅色旗幟,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劉光講述著夫妻二人一起脫貧致富的經歷和感悟。
內蒙古墻體廣告 “家和萬事興,我們倆平日里孝敬父母、友愛鄰里,為了過好日子一起努力。去年,我們種植了200畝地,農業純收入達到10萬元,通過出租小型鉤機,又掙了3萬,日子越過越紅火。”樸實的話語中,共識在凝聚,信念在增強。
鄉土人才是發展
農村牧區經濟的中堅力量,更是
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大“寶庫”。科右中旗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中,聚焦群眾需求、廣泛組織力量,注重發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鄉土人才活力,通過志愿服務將
農村牧區的零散資源與需求進行梳理整合,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
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內蒙古墻體廣告 “好的,我馬上就到。”一大早,巴彥呼舒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張蘭英就接到巴彥呼舒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發單,海龍屯嘎查倉套特格的果園需要技術指導。張蘭英放下電話,拿起設備就來到倉套特格的果園里忙活起來。“眼下正是干枝枯枝清理、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今年是果樹的‘大年’,得加大修剪量,減少過多消耗。”張蘭英一邊給果樹剪枝,一邊為倉套特格講解技術方面的問題。
內蒙古墻體廣告 從2007年種植果樹以來,多年親身實踐加上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培養,張蘭英的種植經驗已十分老到。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中的一員,張蘭英不僅在果樹種植的技術指導上提供服務,還積極發揮鄉土人才在
農村牧區的凝聚力和發展優勢,為貧困戶代養牛羊、幫助貧困戶申請貸款、帶領嘎查婦女刺繡……她為貧困戶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鋪路領路、激發動力,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內蒙古墻體廣告 “鄉親們快來啊,要開始跳廣場舞啦!”每天晚飯后,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婦女們的
手機就會叮叮當當的響起來,這是鄉土人才孵化中心韓德力格日呼在微信群中叫嘎查婦女們一起來跳廣場舞。不一會兒,嘎查小廣場就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扭起紅紅火火的秧歌,有的跳起動感活力的廣場舞,老藝人們也奏響珍藏多年的二胡,歡笑聲與音樂聲在雙榆樹嘎查相互交織。
內蒙古墻體廣告 群眾在哪里,志愿服務就開展到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科右中旗,通過鄉土人才孵化中心著力把優秀青年農牧民培養成為鄉土人才、發展成為中共黨員、儲備成為嘎查后備干部,把握時間節點,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優秀青年模范帶頭作用,結合農牧民實際需求,組織開展集中匯演、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極大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內蒙古墻體廣告 科右中旗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整合全旗12個蘇木鎮832名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員,立足于振興
農村,開展扶貧幫困、移風易俗、環境保護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鄉土化,逐步形成“群眾工作群眾做”,打造了志愿服務、文明實踐中心與
鄉村振興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內蒙古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