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具有376座客家圍屋,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同時,還有九連山、南武當、安定橋、溫泉等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近年來,該縣搶抓贛深高鐵建立、躋身第二批國度全域旅游示范區創立單位的機遇,立足
贛州“客家文化旅游區”定位,鼎力開展全域旅游,著力建立全省旅游強縣,效果顯著。
2019年,龍南縣共接待海內外游客596.48萬人次,同比增長33.6%;完成旅游總收入48.22億元,同比增長40.2%;被評為全省全域旅游推進十佳縣、全省旅游產業開展先進縣。
項目建立,撐起旅游產業脊梁
連日來,前來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的專家紛至沓來。原來,這里環境漂亮、生態良好,并集中連片坐落著24座客家圍屋。為此,龍南縣約請專家停止規劃,努力將其打形成融客家文化、自然美景、村落建立于一體的崗上圍屋群特征旅游景區。
離崗上村不遠的是南武當景色名勝區。該旅游重點項目總投資4億多元,近年來新建了游客效勞中心、玻璃棧道、玻璃天橋、玻璃眺臺、陽明書院等,景區品位得到大幅提升,被評為國度4A級景區。
旅游開展,項目是支撐。龍南縣鼎力施行旅游嚴重項目建立,2017年以來,先后建成關西圍、南武當等十多個旅游嚴重項目,累計完成總投資30多億元。同時,引進社會資本建立完善旅游嚴重配套項目,如投資10億元的城市綜合體開發項目、投資2億元的維也納酒店等,健全了旅游要素,延伸了產業鏈條。
文旅交融,注入旅游開展靈魂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為給旅游開展注入文化內涵,從2017年開端,龍南縣每年舉行一屆以“圍美龍南·客迎天下”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節,影響力不時提升,2018年被評為“中國最負盛名節慶活動”。
盤繞旅游文化節,龍南縣全年展開客家香火龍、虔茶開園、桃花節、池塘龍舟賽等客家民俗節慶活動,以及全國攝影大賽、旅游歌曲征集、美食節等文旅宣傳促銷活動,使龍南“季季有活動,月月有精彩”。一系列文化活動,助推了龍南旅游項目建立、品牌營銷、產業開展、社會效益的極大提升。
此外,龍南縣增強對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的維護,充沛發掘客家
鄉村民俗文化,將文化融入景區,推出客家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往常,客家織帶技藝、客家山歌、客家婚俗、客家竹編等客家非遺項目展陳展演已進入景區,景區文化生機大增。
輻射帶動,真正完成全域旅游
一業興,百業旺。龍南縣采取“旅游+”形式,全力發揮旅游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完成旅游的全景、全業、全域。
為完成旅游扶貧,龍南縣建立了虔心小鎮、武當夢里桃鄉、正桂美麗
鄉村等旅游扶貧示范點,帶動數千戶貧窮戶投入旅游產業。武當夢里桃鄉
鄉村旅游點種植了鷹嘴蜜桃2600多畝,吸收了18戶貧窮戶種植,每戶每年可增加收入3萬至5萬元。
龍南縣“旅游+農業+工業”形式促進了三產交融開展。新靈倍康工業旅游點是以石斛種植、加工、旅游等為一體的項目,該旅游點將5000畝石斛種植基地打形成省4A級
鄉村旅游點,在園區建成大型消費線32條,并設立石斛觀光展現區,獲評省工業旅游示范園區。
同時,龍南縣經過“旅游+融資”,與碧桂園集團、
廣州動漫協會、
貴州貴澳實業集團等涉旅企業達成百億元戰略協作;經過“旅游+城建”,施行城鄉提質工程,營造“處處皆詩畫,全域是景色”的旅游環境;經過“旅游+產品”,推出了楊村米酒、紫心番薯、虔山雞、客家織帶等客家旅游商品;經過“旅游+配套”,完善旅游公路、星級酒店、旅游公廁、農家旅館等配套設備,“吃、住、行、游、購、娛”旅游效勞體系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