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奪冠》都是我在春節前就非常等待的電影,但是由于疫情的緣由錯失了觀影時機。”
西安醫學院大三的學生李婉晴是一個資深影迷,提到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她遺憾地說,“等到電影院復工之后,我一定要去把新上映的電影挨個看一遍。”目前,
西安的各大影院也都制定好了開業的活動計劃,做好了人員培訓和消殺工作,準備了大量片源,全力迎接疫情過后的觀影熱潮。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影視行業也加快了復工復產的步伐。這幾天,
浙江橫店影視城的不少劇組曾經開工拍攝,而當地也推出了一系列為影視企業、劇組減負減壓的措施。目前,曾經有20多個劇組在橫店影視城停止拍攝,40多個劇組正在積極籌備開拍。
政策加碼,助力扶持電影行業
目前,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電影等行業及中小文化企業,不少省市都出臺了促進文化企業開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包括減免房租、稅收及緩繳社保費用等。針對電影項目、影院等施行財政補貼,降低融資本錢、增加信貸投放、擔保等金融扶持等,如
陜西省發布了支持文化企業平穩安康開展的施行意見,
四川省提出了支持電影業安康開展的十條措施,
安徽省發布了促進全省電影業平穩安康開展的措施,
浙江省發布了電影院復業指導意見等。這些政策和措施從補貼和減免兩個方面對電影等文產企業停止扶持,既對電影市場的復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又穩定了整個電影行業的自信心,繼續引導精品創作以及新媒體、新技術拓展,推進本地文化產業在疫情期間可以安康有序開展。
“疫情對整個電影行業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影院的壓力最大,制片
公司、宣發
公司等也面臨著不小的生存壓力。”中國電影評論協會會長饒曙光剖析以為,“這些政策和措施,關于自身抗風險才能較弱的中小型電影企業而言,宛如救命稻草。不難發現,目前許多中小型制片
公司、宣發
公司等都存在著不小的生存壓力。而這類企業恰巧又是中國電影產業開展的主力,所以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及時推出就顯得非常必要,短期內能夠協助這些企業在一定水平上降低運營本錢。與此同時,加大對它們的金融支持力度,能夠使這些企業取得更普遍的生存空間。但據不少一線電影
公司反映,在這些措施的根底上,仍舊需求繼續推出一些富有針對性、穩定性、有效性,充沛尊重電影產業根本規律、電影藝術創作規律、電影傳播媒介規律的長期政策,才干保證‘后疫情’時期中小型電影企業的良性、可持續性開展。”
除此之外,一些電影企業積極應用這個“休眠期”,停止最大水平上的消費自救,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態度。例如,
四川安定洋電影院線所屬的一家影院,寒假期間在線上賣出了共計10余萬元的會員卡。這是在今年閉店期間與顧客完整見不到面的狀況下獲得的業績。2月28日晚,
四川安定洋影院管理有限
公司市場總監王彥做了《疫情閉店期間,影院如何困中求變與積極自救》的線上直播課,固然是收費課程,依然吸收了電影業內1400余人涌進直播間。在課上,王彥分享了
公司的經歷:構建自有渠道戰爭臺,加強抵御風險的才能;樹立和顧客溝通的有效途徑,堅持品牌與顧客的銜接;產品個性化和促銷定制;增強線上的推行以及新工具的運用;停止社群營銷;梳理客戶數據,做一些有溫度的維護和聯動……一系列“閉店不失聯”的有力舉措,令聽眾茅塞頓開深受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