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網上辦公、按時上網課,忙完了再看看電視、刷刷新聞、打打游戲……疫情防控期間宅在家里,我們難免增加了電子產品的運用時間,這時更要留意科學用眼。
眼睛是我們的視覺器官,它承受光線并在大腦構成影像,成為協助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不留意用眼方式,就容易對眼睛形成傷害,電子產品就是眼安康的一大要挾。長時間運用電子產品,不只會讓眼睛疲倦,還可能由于太過投入而使眨眼次數減少,產生眼干等問題。
研討顯現面對電子屏幕時眨眼頻率與正常狀況相比會減少,運用電子產品2——4個小時就容易呈現眼痛、眼干、眼癢、視物含糊、重影、異物感等問題,若運用時間達6小時,還可能呈現畏光、流淚、視力降落等問題。另外,由于我們普通都會坐著運用電子產品,無形中會使靜坐時間延長,意味著身體活動的時機更少。
一、科學用眼,首先養成好習氣
合理布置工作和學習時間,在連續運用電子產品半小時或一小時后,能夠休息10分鐘。
運用電子產品時要留意環境的光線適合,不要太暗或太扎眼,眼睛與電子屏幕的間隔應堅持在40公分左右,視野平視或略微下視電子屏幕。留意用眼衛生,在運用電子產品20分鐘后,向6米外遠眺不少于20秒,能夠緩解眼睛的疲倦。
另外,還要留意防止用不潔凈的手揉眼睛。還能夠做一些簡單的眼部運動,如閉眼后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眼球各10圈。
二、遠眺,窗外的景色也很美
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文娛,大局部都是視近的活動。不時地瞭望遠方,能夠有效地放松眼睛。當視遠和視近不時交替,才干堅持眼內調理肌的靈敏伸縮。在窗前遠眺還能夠增加日曬時間,有利于安康。
三、吃好,眼睛也需求營養
營養平衡同樣有益于眼睛的安康。留意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瓜果。
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等都是維護眼睛的營養素,日常生活中能夠留意吃些西蘭花、胡蘿卜、菠菜、生菜、橙子、柚子、獼猴桃、草莓等果蔬。吃魚、飲茶等也有利于眼睛的維護。
四、睡足,讓眼睛和身體休息好
黑眼圈、紅血絲,常常是熬夜一族的標志。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護眼睛的技巧之一。要按時睡覺,每天保證7到8小時的充足睡眠,留意作息時間。
五、維護視力,從小做起
隨著電子產品運用的低齡化及課業擔負,兒童、青少年過度用眼的現象也日益嚴重。
小朋友們要留意堅持正確的讀寫姿態,運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后,應遠眺或閉眼休息5——10分鐘,而非學習運用電子產品每次不宜超越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越1小時。
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應防止運用
手機和電腦。要留意運動、不要挑食、保證睡眠,每天上、下午還能夠做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應留意洗手。
孩子如何緩解眼部疲倦?
可經過運動緩解眼部疲倦。兒童青少年可選擇原地跑、播送操、仰臥起坐等體育活動。中小學生也能夠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營養是眼部安康的根底。倡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要到達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兒童青少年需求平衡營養,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少吃糖,多吃蔬果,每天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
專家提示:孩子眼睛有以下病癥應及時就醫
當孩子眼睛不舒適時,家長們經常感到不知所措,是用眼過度還是眼睛出了問題,在疫情期間能否應該帶他去就診?
中山大學
中山眼科中心屈光與低視力科主任醫師楊曉教授表示,判別能否立刻就診最重要的關鍵詞是:短期明顯視力降落;短期明顯眼痛;眼外傷。詳細的病癥表現為:伴有視力明顯降落的眼紅;突創造顯眼痛、眼紅、頭痛;忽然發作的或短期加重的明顯視力降落;突發的看東西有持續的遮擋感;眼部外傷(細微的眼皮擦傷,忽視力降落的碰傷等可先在家察看);異物進眼等,假如有以上病癥,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就診。
假如只是眼疲倦,如呈現眼部干澀或眼癢病癥,不一定要馬上用眼藥水,可用以下方式改善眼疲倦,如留意不要揉眼,眼干可恰當熱敷,如平常有眼部過敏史,呈現眼癢可恰當運用冷敷,如兼并其他眼部不適,如分泌物增加等,仍需及時就診。
經過一段時間遠程學習形式,開學后,家長應親密察看孩子的視覺安康狀況。假如開學后家長發現孩子看遠處經常瞇眼,歪頭視物或瞇眼,視物疲倦,抄作業不完好,學習成果降落,性格和心情發作變化等,應盡早帶孩子到眼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