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黃山,天空澄凈,草木葳蕤。藍天白云下,游客追逐著鳥語花香,縱情徜徉在綠水青山間。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皖視察時指出,
安徽山水資源豐厚,自然風光美妙,要把好山好水維護好。
光陰奔涌不歇,斗爭馳而不息。四年來,黃山市廣闊干部
大眾以義務為槳,以創新為帆,牢記重托,勇闖新路,奮力書寫綠色開展的高質量答卷。
優化文旅規劃提升產業質量
4月7日,黃山市旅游開展指導委員會印發通知,依照“城景一體、主客共享”的請求,豐厚城市夜游、夜宴、夜演、夜購、夜娛、夜宿“六夜”業態,構建“城區、街區、景區、商區”四位一體的夜間經濟體系。同一天,黃山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研學游覽管理暫行方法》,標準研學游覽全要素、全過程管理。
“開展夜間經濟,做優研學游覽,是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務實舉措,更是深化旅游業供應側構造性變革的轉型途徑。 ”黃山市文旅局局長徐達河通知記者,在旅游六要素中,購、娛不斷是黃山市旅游產業的短板,在旅游消費中占比低于20%。這幾年,市里推出夜游新安江、西遞水幕光影秀、旅游定點演出等項目,夜間消費開端起步,但業態單一、體量較小,且各地散布不平衡,不能滿足游客多元化消費需求。
徐達河引見,去年黃山市過夜游客超越1000萬人次,開展夜間經濟有根底、有潛力。從如今起,以新安江、古城古村、田園詩意、康養度假、休閑文化為主題,引進夜間山水實景演藝項目,開發千燈會、搖櫓船、星空索道、篝火晚會、室外露營、夜間團建等夜游產品,開展精品民宿、特征酒吧、網紅餐廳、匠人手作等時髦業態,推進文化場館夜間開放,試點建立星空夜景欣賞平臺,籌劃舉行
鄉村音樂節、露營節、民俗節、夜間購物節活動,打造“新安月夜”“徽府盛景”“古村夜韻”“夜市天街”“田園星光”“夢境客廳”等夜間經濟集聚區,力爭夜間消費年均增長20%以上。
文旅產業是黃山市的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也是施行生態優先、綠色開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黃山市加快文旅交融開展,把研學游覽作為加快旅游轉型晉級的重要打破口,推出徽州文化研學游、紅色記憶研學游、生態自然研學游、
鄉村體驗研學游、傳統工藝制造研學游、戶外拓展探險探奇研學游、農業生活體驗研學游、戶外賞花研學游等主題線路,去年研學游接待量達319萬人次。
守護綠水青山加強綠色動能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泛舟而下,新安江一如當年李白筆下的意境,空蒙清靈、如詩如畫。
在歙縣街口鎮前山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矗立江畔,這是剛剛完成晉級改造的新安江皖浙跨界街口省級水質自動監測站。工作人員引見說,這里采用國內先進的自動監測設備,對水質各項指標停止精準監控和實時傳輸。
“今年是新安江流域第三輪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收官之年,皖浙兩省結合監測最新數據標明,新安江仍然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黃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烈光引見,黃山和
杭州兩市不久前簽署了今年的生態環保協作工作要點,將結合展開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共保規劃編制工作,組織水環境科學維護課題研討,強化大氣聯防,展開結合監測,深化結合執法,增強結合宣傳,樹立水域渣滓結合打撈機制。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親身倡導和推進的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也是我省建立生態強省的一號工程。作為新安江源頭和試點工作主要理論地,黃山市把生態文化建立融入經濟社會開展的方方面面,探究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之路,以綠色開展引領高質量開展。
春天是綠色的時節,也是茶農收獲的時節。 4月15日,傳統名茶安定猴魁開園典禮在中心原產地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舉行。當天,當地茶企與貧窮戶代表簽署扶貧協議,并約請網紅直播帶貨,現場銷售額達2000余萬元。
“黃山是我省重點產茶區和傳統名茶產地,去年綜合產值142億元,茶農人均茶葉收入達5215元?!秉S山市農業
鄉村局局長王武通知記者,近年來茶產業持續提質增效,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要素,更有持之不懈的環境維護之功。他引見,今年,黃山在全省率先停止農藥集中配送、全面推行
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根底上,推進茶園全域綠色防控,構建林、茶、草并存生態平面種植形式。
行走在黃山大地,山清水秀、各美其美的現象如畫卷冉冉鋪展。黃山市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厚植綠色動能,鼎力開展精致農業和全域旅游,積極探究脫貧攻堅和
鄉村復興特征途徑,促進了
鄉村三次產業交融開展。去年,黃山市僅
鄉村旅游接待量達5380萬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72.7%。
創新協作機制推進連杭接滬
4月15日,黃山市在休寧縣舉行嚴重項目現場推進會,總投資16.58億元的7個項目集中開工。今年1月以來,該市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6個,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居全省首位。
面對疫情的影響,黃山市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開展兩手抓,積極運用新渠道新方式新手腕,變 “面對面”為“屏對屏”,采取多項措施推進線上招商引資,推進復工復產。目前,總投資200億元的東黃山國際小鎮建立已全面復工;總投資120億元的市域快速鐵路已歸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綜合交通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停止開工前期準備。
今年3月,黃山高新區與
上海城投集團協作,探究“雙向飛地”形式。黃山高新區在
上海灣谷科技園樹立孵化基地,借助
上海的人才、科技等優勢,聚焦開展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完成孵化在
上海、產業在黃山;
上海城投集團應用黃山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在黃山高新區謀劃開展大安康產業。
隨著高鐵、高速、機場、航道、物流等嚴重交通根底設備互聯互通,特別是黃山市相繼參加
杭州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經濟諧和會,黃山市與長三角城市的交流協作日益親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化開展格局加快構成。黃山市投資促進局局長李成功引見,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簽內資項目130個,總投資201.8億元,實踐到位資金89.9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域的投資項目約占四成,到位資金占六成以上。另外,新簽的38個億元項目中,長三角地域占一半。
“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實驗區、杭黃國際黃金旅游線等13項嚴重規劃列入國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開展規劃綱要》,加快了黃山市變革開放步伐和融杭接滬的進程。 ”黃山市發改委主任丁士禮引見,該市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深化與滬蘇浙重點城市等高對接、重點對接、精準對接,推進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宏觀戰略向詳細落實、全面對接向重點打破三大轉變,在嚴重規劃政策諧和接軌、嚴重項目共謀爭取、重點產業聯動開展、重要公共效勞范疇共建共享等方面務實協作,努力將生態、旅游、文化等疊加優勢加速向產業優勢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