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和樓上鄰居從來不和。他們經常在家里搞得叮叮當當聲響很大,影響我休息,但幾次和女主人談起這事,越談越僵,噪聲不只沒小,反而尋釁一樣地不時晉級。最后我也懶得找她理論了,索性從心里拉黑此人,即使在樓梯里見到了,也互不理會。
春節后,為了避免感染病毒,我每日待在家里,偶然外出,也只是去超市買生活日用品。由于家里都是普通口罩,我想買幾個專業防病毒口罩,但跑了家門口的好幾家藥店,這種口罩都賣沒了,便只好在業主群里求助。發了音訊問大家哪里能夠買到口罩,還沒等有人回復呢,我就聽到家中門鈴響了。開門一看,門上居然掛了五個口罩。驚訝間,我聽到有上樓梯的腳步聲,心想,這難道樓上鄰居送下來的?業主群里一問,果真是。
十分時期送口罩,幾乎是雪中送炭啊!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感謝,趕忙把剛買回家的蔬菜取了一兜,來到樓上,按了鄰居門鈴,然后把菜放在門口便分開了。本來我想著做好事不留名,沒想到鄰居把菜拍了照,又上傳到了業主群,還特意“@”了我,表達謝意。
一來一往之間,我和鄰居昔日隔膜霎時消逝了。我還主動加了她微信好友,經常交流互動。由于困在家里久了,覺得渾身難受,鄰居便給我引薦了一款健身軟件,約我在家一同鍛煉。我們約好上午下午各鍛煉半小時,到了鍛煉時間她跺一下地板,我就立馬從沙發上起身,心胸暖和地開端鍛煉。
我和樓上鄰居磋商好了,等疫情過后,我倆一同去體育公園跑步,天天堅持鍛煉,爭取有時機參與馬拉松競賽。
疫情將我們封在了家中,但疫情無情人有情。大災大難面前,人性的仁慈實質都暴顯露來了,不只我和樓上鄰居化干戈為玉帛,而且小區里的一切業主也因這次疫情,抱團取暖、相互鼓舞、相互監視,共同抗擊疫情。有當醫生的業主在群里給大家提高預防病毒的學問,有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在群里給大家做一些心理引導。還有一位開飯店的業主,因節后沒人外出就餐,他將飯店年前囤積下的食材進價賣給大家,而且還送貨上門,將食材放到家門口,保證只見食材不見人,防止人與人的不用要接觸。
今年的春節假期延長了,大伙兒固然不得不“宅”在家中,人人心中卻都記掛著
武漢。這一個共同目的將大家嚴密團結在一同,從本身做起。路封了,卻“封”不住濃濃的鄰里情。置信大家勁往一處使,一定能擊退病毒,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