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獸醫,人們常常會想到那些給小動物看病抓藥的白大褂。在
重慶海關,獸醫可不只僅是你所認知的那樣,他們還要擔任檢驗檢疫進出境動物及產品的疫病、野生動物能否攜帶病毒,并研討各種動物疾病。人與動物本來息息相關,
重慶海關的獸醫守護的不只僅是老百姓的身體安康,還有國門平安……心愛卻風險的野生動物
4月17日上午,記者見到了
重慶海關技術中心高級獸醫師聶福平博士。一見面,她就熱情地端著各種動物標本,向記者逐一引見起來。“這是橙點石龍子和白點鱷魚守宮(記者注:兩種都是蜥蜴),這是玉米錦蛇、佛羅里達王蛇、加州王蛇……它們都是被海關截獲的國外野生動物,攜帶者準備用來當寵物飼養、販賣,但這些野生動物可能攜帶一些人畜共患的病毒,放生后又會對我國的生物平安形成影響。”
需求闡明的是,固然這些蜥蜴和蛇類比我們平常在動物園、電視里所見的“顏值”更高,看起來更心愛一點,但忽然這么多動物標本集中在一同,記者還是有點被嚇到的覺得。
聶福平笑道:“我可沒有給你‘下馬威’的意義喲,當初我也是這么過來的……”
越兇猛的獸醫 越和人相關
聶福平,是土生土長的
重慶榮昌人。固然從小就喜歡各種小動物,但一開端關于學習、從事獸醫專業,聶福平內心還是回絕的。
“在過去,相比給人看病的醫生,很多人覺得獸醫就是給動物看病、治病,并不是一份面子的工作,當時的我也是這樣看的。固然還沒想到以后要做什么,但總歸是不想當獸醫。”聶福平說,在學生時期,她同樣神往著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也不想就讀離家近的原西南農業大學。但機緣巧合之下,她最終還是來到這所大學,就讀獸醫專業。
隨著學習的深化,聶福平的觀念也逐步改動,讓她從內心認可了獸醫這個行業。
這個世界上,人與動物的關系不只僅只是飼養、食用或當成寵物來養。以
重慶海關技術中心努力于研討的牛結節性皮膚病來說,肉眼來看,這是一種會讓牛的皮膚長出密密麻麻的痘痘的疾病,嚴重者會招致牛死亡,而患牛結節皮膚病的牛的皮張,將構成凹陷或空泛,也不再具有運用價值,會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同時,獸醫在養殖、疾病防控、動物園、檢驗檢疫等范疇都有著無足輕重的作用。淺顯來說,越兇猛的獸醫,從事的獸醫工作就越和人相關。聶福平和她的同事們,就是在保證人的身體安康平安。
喜歡不一定要占有
在文玩圈有這樣一句話廣為傳播:看過即具有。這句話放在野生動物身上也十分適宜。
人與動物本應調和共處,共享自然均衡,但是有的市民癖好飼養或吃蛇、蜥蜴、蛙、烏龜等。事實上,這樣存在極大的風險。
“2010年央視科教頻道就播出一期關于裂頭蚴的紀錄片,講的是一名婦女經常暈倒,又自然清醒,卻不明緣由。經過腦外科手術,醫生從她腦里夾出一條長達21厘米的白色蟲子,這就是裂頭蚴。它本來生活在青蛙體內,但當地人愛吃蛇,蛇又愛吃青蛙,因而招致裂頭蚴寄居人體……”聶福平說,人類社會開展至今,不時發現新的病毒,但很多病毒早就存在自然界的某個角落,這樣的新發現,可能只是人類的不當心闖入,無意中將病毒帶入了人類社會。
重慶海關每年都從入境旅客攜帶物和入境郵件中截獲多批次活動物。2014年5月,從入境郵包中截獲36條活蜥蜴,技術中心審定觸及兩個種類,分別是橙點石龍子和白點鱷魚守宮,體內攜帶立克次氏體,體表攜帶沙門氏菌。“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接觸這么多活的蜥蜴,密密麻麻、活蹦亂跳,真是讓人頭皮發麻。但我們還是要把每一只抓住,取一小段尾巴停止檢測,然后將這些蜥蜴無害化處置。”聶福平說。
“這些未經檢驗檢疫,非法進入我國的小動物或產品,可能攜帶某種病毒或細菌,要挾人類的身體安康,如被遺棄還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形成危害。所以,倡議市民假如真的喜歡某種野生動物,能夠選擇遠觀、觀賞,而不是褻玩占有。”聶福平引見,依據《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施行條例規則,進境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種子、種苗等,必需依法辦理檢疫審批手續方可進境。對未經答應私自攜帶、郵寄相關物品入境的,海關將依法予以處置。
截獲數據
2015年7月,在機場口岸入境旅客行李中截獲多批次烏龜,經檢測其外表攜帶沙門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016年至2018年,
重慶海關截獲幾十條黃金猛魚,以及蜈蚣、蝎、蜘蛛等。
2019年12月,機場海關截獲24條活蛇,經審定分別是玉米錦蛇、佛羅里達王蛇、加州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