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河南漯河墻體廣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這是歌曲《我的祖國》里的旋律,也是這個春夏“同唱一首歌”活動的寫真。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戰疫關頭,1月31日,大河網、共青團
鄭州市委聯合在全國率先發起“同唱一首歌,為戰疫加油”倡議活動。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青少年積極響應,在線接力傳唱。截至5月26日,116天,20多萬青少年參與在線傳唱,以歌傳情,共同唱響《我的祖國》。
歌聲鼓舞士氣,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目睹白衣執甲,逆行而上。
河南漯河墻體廣告回想過去一段時間組織學生‘同唱一首歌’,依然激情澎湃。”
鄭州科技學院團委書記房國新表示,在2月初看到“同唱一首歌”倡議活動后,
鄭州科技學院第一時間響應,13個學院先后組織5000多名大學生參與線上傳唱。
為
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這是“同唱一首歌”參與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懷揣熾熱心愿,眾多青少年紛紛參與“同唱一首歌”,他們有大中小學校在校生,有企事業單位職工,也有許多來自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大家通過同唱《我的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
武漢的支持。還有小學生發揮創意,以快板說唱的形式,將《我的祖國》“唱”出別樣風格。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同學線上集思廣益,用一張張工作照、一句句祝福的話和歌聲,創作剪輯視頻獻給學長學姐等一線白衣天使。
抗疫志愿者連線同唱《我的祖國》
“戰疫中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鄭州地鐵集團有限
公司運營分
公司團委書記孔維說。疫情發生以來,
鄭州地鐵團委充分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迅速組建青年突擊隊、志愿服務隊60多支,在全線車站設立愛心接力青年志愿服務臺,帶領青年員工,堅守崗位,
河南漯河墻體廣告保障運營安全。
鄭州地鐵青年員工與全市青年共同唱響《我的祖國》,用歌聲傳遞溫暖,表達對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對美好明天的期盼,向各行各業抗疫一線人員的致敬。
心緒為疫情所牽動,熱血因同唱而沸騰。不少原本宅在家的青年走上疫情防控一線,用年輕的身軀守護萬家燈火,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這個假期,
鄭州科技學院應屆畢業生陳昊主動請纓,加入家鄉正陽縣疫情防控戰斗中。“唱歌可以振奮精神。在國家遭受新冠肺炎突襲的關鍵時刻,利用休息時間參加‘同唱一首歌’活動,錄制歌唱視頻,表達自己對一線戰疫英雄誠摯的祝福與鼓勵,自己也充滿了力量。”同時陳昊表示,這也使他保持頭腦清醒,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樹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
部分青少年用九宮格連線同唱《我的祖國》的情景據不完全統計,本次“同唱一首歌”活動開展3個月以來,有20多萬青少年參與在線同唱,制作發布各類視頻作品600多件,全網獲上百萬點贊。相關話題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歌聲凝聚力量,由心發聲為祖國點贊
“這個活動的亮點,
河南漯河墻體廣告河南漯河墻體廣告在于用音樂的方式動員民眾參與,最大的意義活動效果不僅僅在于參與唱歌,而是通過唱歌激發年輕人發揮各自優勢,以志愿者身份參與到疫情防控之中,形成分工協作齊心合力防控疫情共同體。”
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田豐韶說。
不少網友在跟帖留言時也表示,在線云同唱形式新穎,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雖然大家天各一方,但聽到同唱《我的祖國》,讓人心里充滿力量和希望。網友“您有外賣我領了”留言說:這是種精神力量的傳遞,我感覺挺好的,希望祖國越來越好。為這個創意點贊!
經歷這次戰疫,通過“同唱一首歌”,不少青少年表示自己對家國情懷和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仰信念,明晰了肩上的責任擔當。而這方面也引發了多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鄭州滬華國慶學校校長張崢艷說:“當《我的祖國》音樂響起,同學們心懷感恩之心,歌頌祖國,他們由心發聲,用最美的歌唱為祖國獻禮,表達對祖國最真摯的祝福。這是青少年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一課。”復學以來,該校還以播放抗疫視頻和專題板報的形式教育孩子,在特殊時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向抗疫英雄致敬。
鄭州滬華國慶學校初中部合唱團合唱《我的祖國》
“看到同學們面對災難能夠迅速成長、
河南漯河墻體廣告勇于擔當,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感到非常欣慰。”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桂貞不無感慨道。近年來,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持續開展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工程,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家國情懷。這次疫情期間,不少同學參與“同唱一首歌”,并自發走進社區、走到抗疫一線,開展志愿服務,承擔社會責任,用行動交上了一份精彩的“青春答卷”。
“習總書記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從活動開始的‘同唱一首歌,為戰疫加油’,到受鼓舞力所能及地參與疫情防控,再到兩會前夕多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不約而同地為祖國點贊,為中國精神點贊,3個多月以來,歌聲不歇,眾志成城,風雨同舟。事實上,這種行為本身也正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活動主辦單位負責人表示。
田豐韶也認為,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深受影響,每個人都有責任參與其中,應對疫情對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沖擊,“我參與”才能“我不怕”,才能最終戰勝疫情。